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一進入法國造幣廠學習和工作的華人艺术家——楼宝善

(2014-01-09 11:20:37)
标签:

文化

分类: 章师名作
“我是唯一進入法國造幣廠學習和工作的華人......”楼宝善先生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
 
数年前,我收集到一枚巴黎造币厂铸造的《祖冲之》铜章,看到签名为Lau Po Shin,就断定作者为华人,在网上搜索查找,没有得到任何资料。后来在巴黎造币厂印制的资料上,查到了Lau Po Shin先生的法文简历,知道他早年在上海学习绘画,后来去了法国学习。前几个月,我在外网上找到了Lau Po Shin原来是楼宝善先生,现居住于蒙特里尔,依然从事艺术创作,特别是铜版画的创作。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前不久我收到了楼先生给我发来了邮件,再一次让我感觉到了章牌艺术的神奇,让我又一次结识了一位本来无缘结识的艺术家!感谢上苍和艺术之神的眷顾!
 
楼先生目前正在为他撰写的《我的自传》做进一步的内容补充,增加在巴黎造币厂的内容,以飨读者和铜章爱好者。
 
在1980年,楼先生在香港报纸上登载了自己在巴黎造币厂的创作感想杂文,三期连载。
于福輝先生:
我居住在蒙特利爾。我在巴黎造幣廠時Le Directeur是Pierre DEHAYE , Gravure Général是Emile Rousseau,有三位Maitre Gravure,其中一位是Pierre RODIER是我名義上的老師,巴黎美術学院的老師,教我彫塑和浮彫的是Raymond Corbin.我是唯一進入法國造幣廠學習和工作的華人,由當時法國總理的經濟顧問J.C,CASANOVA教授為我按排的。
祝好
樓寳善
 
于先生:
上次電郵加入的三個附件是1980年的文章,是否看得清。我正在寫一篇關於法國造幤廠雕刻工作室的文章,纪念Emile.ROUSSEAU先生。同時,因為我的自傳很受歡迎,我又在重寫,増加很多內容。有許多相片可以電郵給您,但是我需要孩子們回來探望時援手。今天我會寄上十張藏書票給您,其中二幅是今年八月份做的小作品,兒子結婚時送人的紀念品。
 
祝好
樓寳善
 
---------------------------------
Lau Po Shin
樓寶善出生於上海,在二十歲時移居香港,七十年代曾兩次赴法留學(1971-73, 1976-79),先在巴黎市政府修讀高級藝術繪畫課程,學習人體速寫、素描、銅版畫,繼在巴黎國家美術學院進修,學習浮雕與雕塑,後在法國造幣厰學習鋼模雕刻技術。九四年移居加拿大蒙特里爾,在那醉人的環境下專事繪畫創作,銅版畫和油畫都卓然有成,很多作品被收入了藝術館。
銅版畫在十五、十六世紀時開始在歐洲流行,它是版畫的一種,因用銅版為製作材料,故名。它是先在金屬版上塗一層防腐蠟,用刀或針刻劃,再用腐液腐蝕,刻去防腐處即成為凹線,故稱凹版,印刷時將油墨顏料填入凹線中,並拭去版上多餘的油墨,通過滾筒的壓力,使凹印到紙上去,形成凸起的線條,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最初的銅版畫原是用以作書本的插圖用,後來,畫家將之發展成為了一種獨具一格的畫種,除了上述的乾刻法外,又創造了腐蝕法、飛塵法及軟蠟法等技法,銅版畫遂成為一種名貴的藝術畫種。歷代的繪畫大師都曾熱衷於銅版畫的藝術創作,從德國的丟勒、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國印象派的馬奈、莫奈,以至現代的畢加索、馬蒂斯等大師,都有十分精彩的銅版畫作品傳世。
中國的銅版畫起自清乾隆,由外國人郎世寕傳入,可惜在大陸,因政治的需要,銅版畫只淪為政治宣傳畫,較為著名的是一幅周恩來總理宣讀會議報告的作品。反而在海外的華人畫家中,銅版畫的創作較有成績,印象中,旅法大師級畫家趙無極的銅版畫就很有成就,他的銅版畫作品近於現代水墨畫的風格。
無獨有偶,樓寶善也留學法國,他的銅版畫作未知是否也有受趙無極的影響?不過,他的銅版畫所體現的,則具有水彩畫那種通透晶瑩的效果,這與趙氏的具濃厚中國現代水墨畫的風格卻又截然不同。

 

樓寳善 Po Shin Lau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1941 in Shanghai. This artist, who learned painting at an early age, began his career as a photographer. Having had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art in France on two occasions, he worked at the Monnaie de Paris, where he has created three medals. Back in Hong Kong, Po Shin has dedicated himself to teaching art. Throughout his journey, he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public and personal exhibitions on oil painting and etching. In 1994, Po-Shin immigrated to Montreal with his family where he continues to devote time to his passion for the art of oil painting and etching.

巴黎美術學院的美逹意工作室(Atelier de la médaille)

作者:樓寳善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矗立在美麗的塞納河旁, 它不遠的隔鄰是法蘭西學院, 河的對面便是聞名世界的博物舘-羅浮宮。由法國巴黎造幣廠行路, 沿着河岸, 去巴黎美術學院大約十分鐘的時間, 我在巴黎造幣廠雕刻工作室, 學習了製造雕刻刀和基本的雕刻技術以後, 總雕刻師 Emile ROUSSEAU先生, 打電話給巴黎美術學院的 Raymond CORBIN教授, 按排我去他的工作室, 學習浮彫和彫塑的技巧, 這是為了讓我, 學習手雕鋼模技術而打好基礎, 與我同去學習的, 還有剛進入雕刻工作室工作的, 法國青年Dominique SIMON, 所以每天早上我們就相約, 一起上課, 不久, 他就因為工作關係停止了進修, 每天上午我就繼續去巴黎美術學院上課, 在此用了一年時間學習浮彫, 中午回去法國造幣廠食堂和雕刻師們一起午餐, 下午就在造幣廠雕刻工作室工作。

見到CORBIN教授時, 那時候, 其實他巳經高齡七十歳了, 發覺他是一位非常和善的法國老人, 短而白的頭髮, 笑咪咪的和我交談了一下, 可能經常飲酒的緣故, 所以臉色縂是顯得紅潤。工作室就是非常普通標凖的畫室, 光綫充足, 模特兒枱上, 總是有學校安排的裸體模特兒。這裏的學生並不太多, 大約十個左右, 教授每星期來二次, 學習完全靠自己, 每次教授來時, 看一下我的浮雕作品, 幫我修改作品, 有時候也會向我抱怨, 巴黎造幣廠沒有爽快地答應, 出版他新的美逹意作品。 很可惜, 為了幾次搬家移民, 所有我的一些在巴黎美術學院做的彫塑, 浮彫作品就全部丟棄了。有些法國學生, 經濟上需要自已解決, 因而並不是天天來上課, 有一位法國女同學, 是外省來的學生, 非常客氣邀請我去她家晚飯, 並且在她家住了一晚, 那是一間鉄皮的木屋, 冬天零下的温度室內沒有暖氣, 那天她又在感冒, 看她很辛苦, 但是她很樂觀, 我很佩服她, 懂得裝扮自己, 用一條紅絲帶, 簡單地圍在脖子上打一個結, 就讓人感覺很美, 很時尙, 很陽光。 由於教授不是每天來授課, 我很多技巧上的知識, 還是依靠同學們教我的。實際上, 我的手雕鋼模技術完全是在法國造幣廠學到的。學期結朿時, 我用在造幤廠雕刻的, 美達意“野山羊”的試版, 就作為我的學習成績, 他感到非常滿意, 他寫了證書, 證明我的學習水凖, 同時, 他送了, 他的一枚美逹意作品給我留念。我知道他喜歡酒, 所以特意去中國雜貨店, 購買了中國紹興花雕黃酒, 桂花酒等, 在下課前, 請他和同學們及模特兒等一起飲酒, 譲大家嚐一嚐中國酒的滋味, 我向大家告别, 感謝大家的幫助。

Raymond CORBIN(1907- 2002) 他是一位彫塑家, 著名的雕刻家, 美逹意藝術大師。

圖片 : 這就是我收到的禮物, CORBIN教授的作品,“遠東法文學校75週年”, 正面是神話中的鳥, 在EFEO(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 – Orient的縮寫), 中間有印度的紋飾, 1901-1976。反面是取材於中國唐代画家吳道子的作品“龟和蛇”, (此圖藏於大英博物舘39 1/2 in x 20 3/4 in). 另有法文 75e Anniversair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 – Orient.及二個中國古老的甲骨文字“東風”。

http://s12/mw690/001qOFjJty6FEoSdHFp2b&690

http://s6/mw690/001qOFjJty6FEoSfYxv75&690

http://s11/mw690/001qOFjJty6FEoShNmq8a&690

http://s4/mw690/001qOFjJty6FEoSjF0D13&690

http://s13/mw690/001qOFjJty6FEoSlrZ26c&690

http://s7/mw690/001qOFjJty6FEoSmF82c6&690

http://s8/mw690/001qOFjJty6FEoSoKQn87&690

http://s15/mw690/001qOFjJty6FEoSqC3I8e&690

http://s4/mw690/001qOFjJty6FEoSsSVtc3&690

http://s5/mw690/001qOFjJty6FEoSuzMo34&690

http://s14/mw690/001qOFjJty6FEoSwBLned&690

http://s5/mw690/001qOFjJty6FEoSy2H244&690

http://s15/mw690/001qOFjJty6FEoSzzdA9e&690

http://s13/mw690/001qOFjJty6FEoSBml62c&690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oSCVLi08&690

http://s5/mw690/001qOFjJty6FEoSEohm34&690

http://s14/mw690/001qOFjJty6FEoSGcz33d&690

http://s8/mw690/001qOFjJty6FEoSHKp957&690

http://s16/mw690/001qOFjJty6FEoSJtz96f&690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oSLIpi38&690

于先生:
我又寫了總雕刻師Emile ROUSSEAU, 由於我的資料不足夠,需要您幫我補充,法文翻譯有問題,您要幫我改正。我現有的資料總目録E-O後邊就沒有了,所以姓P以後的資料以後要去信法國詢問了。《法国章牌俱乐部会刊》有53至94,缺81。有三本《艺术章牌实录》1987,1988,1989.
我想到我們的相識有似神助,從您得到美逹意祖冲之,到您尋找我,您在網上刊文章,由谷歌把文章聯到我的網址,我看到金福源和您的談話,讓我決心要和您聯係。加上我的生活履歴, 這真可以寫成劇本,拍成電影。真有趣。
祝好
樓寶善
 
--------------------
楼叔,您好!
很高兴又收到了您的文章,让我细细享读回味!
因为到年底了,公司很多活动,不得不参加,每天回来很晚,很抱歉没能及时回信。
《法国章牌俱乐部会刊》杂志,共发行94期,我有大约3/4,主要是前期的部分没有,这个杂志很棒,见证了Dehaye做厂长时代的辉煌。
《艺术章牌实录》共发行大约10期,我都全了。

人名索引目录我也和您的一样,不全,碰到过几次大全套,要么很贵,要么不运往中国。不过这类书今后一定会买到的。我对铜章收藏也是一样,比较随意,只要今后能够买到的,我不会不顾价格去刻意收集,价格永远是第一考虑的因素。如果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好的艺术品,我会考虑更好更廉价的艺术品,值得收藏的价廉的艺术品实在太多了!因此我的收藏品也不限于铜章。

我的法语很差,只在大学时学了一学期,20年后的今天全还给老师了,只是近些年查资料才让我又不得不用字典、软件、网络帮着翻译成英语,才勉强让我应付。对于您怀念Emile ROUSSEAU的文章,我只增加一些他的章牌作品图片。

对于象铜章一类的我钟爱的收藏品,收藏之前我一般会去多方面查资料,至少让自己了解个大体的全貌,然后选择重点以点带面地收藏,我不会一味求全求最,知识与情感上的所得是我追求的,因此我从来不舍得把玩我的藏品,近距离的欣赏已经让我心满意足。我特别相信心想事成的想法,最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普遍认为,只要人全身心的投入某件事,并且图像化地印在脑子里,那么这件事就可能变成现实。我的成长经验也屡次印证了这一说法。在铜章方面也有很多神奇的经历,甚至很难让别人相信。与您的相识也让我在兴奋之余惊诧不已,感叹造物主在冥冥之中的神助!当然,您从年轻时代始终对铜章的真挚热情,并将经历写入您传记,让我有幸拜读,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否则神也无能为力。

您的文章里提到过巴黎造币厂的浇铸工作室,我有一部分他们浇铸的作品,看他们的目录,可知他们的此类产品数量巨大,很惊讶他们的能力,一直想深入了解,烦劳您介绍一下。

祝您身体健康!

福辉顿首!

------------------------------------------------

法國造幣廠總雕刻師-Emile ROUSSEAU

作者:樓寶善

1976至1979年, 我在法國造幣廠學習和工作, 這是由法國外交部, 給我的獎學金所安排的。 在巴黎的法國造幣廠, 除了生產普通的硬幣外, 主要是出版作為收藏品用的, 藝術金屬紀念章, 和收藏用的金銀幣。 我的目的是學習手雕鋼模技術, 因此我和雕刻工作室的法國雕刻師們, 一起相處了二年半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確實讓我認識了法國人的生活, 同時也提高了我法語的會話能力。 經過法國造幣廠行政部門的引導, 我首先見到的是法國造幣廠的總雕刻師, 绅士風度的 Emile ROUSSEAU先生, 他是雕刻工作室的領導人, 居住在巴黎造幣廠内専為他而設的居所, 那是一層古老法國式的大屋, 他曽經邀請我去他家晚餐, ROUSSEAU太太為我煮了家常的法國菜。

我能夠在雕刻工作室, 停留二年半時間, 就需要感謝ROUSSEAU先生, 因為原先的安排是, 我在法國造幣廠 , 四個工種 (雕刻工作室, 翻模澆鑄車間, 珐琅工作室, 壓鑄車間) 的每個工作室, 各學習三個月, 我覺得每個部門學習時間太短, 祗能學到些皮毛, 毫無意義。所以我要求ROUSSEAU先生, 充許我繼續留在雕刻工作室, 直至獎學金完結, 唯一的希望是學好手雕鋼摸技術,  他同意我的想法, 由他去和行政部門商量滿足我的要求。 我能夠進入美術學院, 是為了我能更好地學好雕刻技術打好基礎, 這也應該感謝 ROUSSEAU 先生, 因為是他的安排, 認為我需要跟随CORBIN教授學習浮彫和彫塑。 通過室內走廊, 由他的辦公室走不了幾步, 就到了雕刻工作室, 然後介紹了工作室的每位雕刻師給我認識, 工作室是為雕刻専業而設立的, 所以東西兩面是稍大的玻璃窗, 因而由早至晚, 光綫充足, 室內靠窗的兩邊整齊地排列着雕刻枱, 工作室的南北两端, 走上幾級樓梯, 是通去二個房間, 東北面便是石膏翻模室, 由雕刻師 Bernard BOUYON負責, 東南面便是Pierre RODIER的辦公室, 是他安排日常的雕刻工作運行, 名義上他就是我的老師, 我的坐位便是在他辦公室的西邊, 獨處一方

Emile ROUSSEAU於1927年在巴黎出生,  1942至1945年於BOULLE技術學校學習雕刻, 在巴黎有二間專門的雕刻學校, 這就是其中的一間 。 然後進入巴黎美術學院DROPSY工作室, 1954年榮獲羅馬二等大奬, 1957年榮獲羅馬一等大奬, 然後在西牙首都馬德里的La Casa Velasquez旅居六個月。我介紹法國造幣厰的雕刻師們, 因為這些雕刻師都是在Emile ROUSSEAU的任總雕刻師期內工作。寫了一篇篇的短文, 主要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巳故總雕刻師, 感謝他對我的幫助。

他送了一枚他的美逹意作品, 法國著名畫家“ Antoine WATTEAU”  給我,作為紀念。

圖片 :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pb78wMe8&690

http://s11/mw690/001qOFjJty6FEpaqhAe3a&690

我身後由左至右Claude LESOT , Emile ROUSSEAU, Pierre RODIER.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paUreE38&690

法國巴黎造幣廠的雕刻工作間。

 

http://s16/mw690/001qOFjJty6FEpb3HzN4f&690

前面那位是 Emile ROUSSEAU. 我凖備為他酌酒。

 

http://s2/mw690/001qOFjJty6FEpaQDCx51&690
正面, 法文 Antoine WATTEAU及他的肖像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paLuCk48&690
反面,  Antoine WATTEAU的油畫作品, 被雕成浮彫。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paYTJ6e8&690


http://s1/mw690/001qOFjJty6FEpaFJ0470&690

http://s5/mw690/001qOFjJty6FEpaHLfu24&690

http://s9/mw690/001qOFjJty6FEpaJo8gf8&690

http://s13/mw690/001qOFjJty6FEpaNcx6ac&690

http://s10/mw690/001qOFjJty6FEpaSqj759&690



http://s8/mw690/001qOFjJty6FEpaW8Cj9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