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安徽“农村老人摔倒后被冻死”的质疑

(2016-02-19 09:01:58)
标签:

时评

分类: 锐评
对安徽“农村老人摔倒后被冻死”的质疑
【文/宾语】

  2月17日,一篇《农村老人独居在家无人照料 摔倒被冻死》的“返乡见闻”在网上火了。到19日09:00,单是网易、新浪和腾讯三家网站的网友跟帖超过了1.3万条。这篇发在红网“红辣椒频道”上的时评文章最初的标题是《救救农村的老人,为了这个社会的尊严》,多家网站在传播时改成了现在的题。
 
  因为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养老难等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返乡见闻”用“邻有冻死骨”的悲剧告诉读者农村老人生活的如此悲惨,“精准”戳中了大众的痛点,想不让人悲切、愤怒甚至谩骂都难。
 
  ​“冻死”文开篇第一句就是“今年春节回安徽的农村老家过年了”,耳闻三位邻居的故事:第一位老人儿女在外打工,老伴去世了,一个人在家中独居,晚上下床方便摔倒冻死了。第二位老人也是没老伴儿,两个儿子在外谋生活,老人赶集时在大街上晕倒了,幸亏有同村的人路过及时送到了医院,否则“严寒也会冻死她”。第三位老人俩儿子都在县城工作,前些年儿子把老两口接到县城,因生活不习惯而返回村里。去年冬天,老人起床方便不慎摔倒,把大腿摔断了,赤身瘫坐在地,老伴没有力气搀扶,半夜求助邻居才把老人扶上床,第二天才送去医院。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十二五”期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超2.2亿,“十三五”期末将超过2.5亿。“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不光是农村存在,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在调研中发现,光一个上海市就有失能老年人约41万,而养老机构与医疗护理机构收治的不足1万人。 
   
  “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是个全国性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了让“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能够享受到养老服务,年前年后地方召开的“两会”上,也在相继出台引导型、枢纽型的政策,这些努力自然不能全盘否定。安徽这么大,有16个地级市,“冻死”文作者连自己村子“像这种情况会有多少”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武断地得出结论:“在我的家乡,农村的老年人甚至已经到了自生自灭的程度”。由于作者是回“安徽”的农村老家过的年,自然让人联想到整个安徽农村的老年人都在“惨度晚年”。  
 
  “冻死”文作者根据三位邻居老人的悲惨遭遇,开始“估计”,全省、全国有着三位老人已经悲惨遭遇的“数量应该是很惊人的”。在拿起道德大棒给三位邻居老人的子女贴上“耻辱”、“不孝”的标签后,把这种耻辱上升到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耻辱”的高度:无数的体弱多病的农村老人正挣扎在死亡线上自生自灭,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人伦和道德惨剧。文章高潮处,作者用了一组戳人心肺的排比句:我们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老人仍要迈着颤抖的双腿在寒风中艰苦谋生,我们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老人晕倒在大街上而无人过问,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老人在这个寒冬中眼含热泪在孤独中死去。  
 
  纵观全文,作者没有任何的调查研究,除了“我不知道”,就是“照我估计”,不由让人怀疑“冻死”文作者三位邻居老人一个冻死、一个差点冻死的耸闻是否真的存在了。按说,这么严肃的话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时评人,是应该对自己所描述的事实进行调查核实的。既然作者过年回老家,说明老家还有自己的家人或亲戚。远亲不如近邻。既然你捅出了邻居不孝敬老人的话题,干嘛不找老人的子女核实一下,这个春节三个老人的子女回家没有,他们是如何对待老人的,老人对“不孝子女”是如何评价的,都没有交待。也许作者是担心找老人的子女核实场面上难堪,我觉得难堪的理由不成立。如果怕难堪,你把文章发出来让全国人民对他们撂板砖,吐口水,你的邻居就不难堪了?不调查,不核实,凭什么回一趟家乡就把自己的邻居骂得一无是处?
 
  “冻死”文作者一个“不知道”,两个“不知道”,那么多不知道却把农村老人的生活描绘得那么不堪,不知道还说得头头是道,这是“冻死”文作者亲眼所见的安徽“家乡”吗?这么多年来,我因为工作关系,到过安徽30多个县的200多个村庄,老人们与子孙三代同堂幸福地安度晚年的大有人在,“冻死”文作者凭什么“以点猜面”,耳闻三邻居,放言全中国呢?按照“冻死”文作者的逻辑,是不是听说街上有两三个人扶着老人过马路,就得出结论:全国各地风气都变好了;听说两三个人摔倒没人扶,就得出结论:全国人民的良心都坏了?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我不知道”,“照我估计”,如果作者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调查核实,我会认为作者提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个好事情,但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恰恰是时评人和新闻人的责任,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发现这个问题后,该政府来解决,可以提议由政府来牵头;需要成立一个慈善组织来解决的,也可以来倡导,比如能不能建立一个定向的、专项的,像希望工程那样的形式来解决类似的老年人的问题。但不能既不对事实进行考证,又不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任,一句“我不知道”,两句“照我估计”,你凭什么这样“估计”,你这样“估计”的依据是什么?有数据来源与证据支撑没有,你是根据什么方式方法来推论的?
 
  宾语的廉政空间的朋友——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月亮说过,“我一生都在和‘我以为’做斗争,现在我又斗争了一次;如果你无知,不要用你的语言证明你的无知。”如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建言献策,就是为了嘴上骂着过瘾,还请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我以为”地用你的语言证明你的无知。(宾语的廉政空间微信公众号:lzkj328)【文/宾语】
    
    转载请注明——来自宾语的廉政空间
(http://blog.sina.com.cn/binyu04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