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节:一只火鸡,吃出20个美味花样

(2008-12-04 21:45:55)
标签:

美食

感恩节

火鸡

分类: 我的美食创造
上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按传统得做烤火鸡。在美国的头些年里被邀请到过一些朋友家共享感恩节圣诞节晚宴,都是以火鸡为主的。朋友们的友好热情我很是感激,但对火鸡我实在不敢恭维。用我们中文来形容,火鸡肉可以说是“无味,死肉”。这样的印象在我自己尝试烤火鸡后彻底改变!我做的火鸡很入味很嫩,是因为我学到 了一个好做法。(说起来,这也是我需要感恩的方面之一。在美国的岁月让我开阔眼界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食,并将他们的影响融合到自己的美食创作中。)

虽然对火鸡没有好印象,但三年前的感恩节我还是决定自己也来烤个火鸡。入乡随俗吧,至少知道怎么回事。火鸡的肉自身几乎一无是处:没有其他肉类鲜,还有点淡淡的涩味,肉质不活,而且因为它硕大(一个至少十几斤),很难入味。我寻找了一些做法,觉得有一种叫"brining"的做法很有道理。brining 可以翻成“水卤”,即将火鸡泡入熬好的液体调料里卤过夜再烤。Brine里面除了各种香料,一定还得有点甜味和酸味去中和火鸡的涩味并提鲜。 Brining使得调料均匀渗入肉中,而且给鸡肉增加水分。所以经过brine再烤的火鸡入味又很嫩。

我照着别人的配方烤过两次火鸡,第一次用的主料是maple syrup和柠檬汁,第二次用的主料是apple cider.这一次是我自己创造的配方,主料是一种特别的未加糖未过滤的gala苹果汁,还有香叶,胡椒,大蒜,sage香草,kosher盐配料。我的这个配方和别人的配方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加水(别人的配方加水)。因为我曾经用该苹果汁和配料做过鸡,觉得它的甜酸合适,不需稀释。

我的一只火鸡的20种吃法= 1(底味)+ 8(调料)+ 11(利用剩的鸡皮,骨头,鸡肉,和剩的brine)。详细说明见下。
点击图片,再点击左上角的"slideshow", 则可看到大图像的幻灯。

火鸡被brine过,就已经有鲜美的底味。通过八种调料,给火鸡增添又一层风味。八种调料:
自己做的:
<1> Cranberry sauce with ginger & apple
<2> Orange, ginger & sage sauce
<3> Mustard & orange sauce
<4> Sesame & Sichuan pepper mix
<5> Maple & cayenne pepper-glazed pecan
买的:
<6> Cashew with spicy chili & Kaffir lime
<7> Wasabi almond
<8> Alder smoked sea salt

用剩的鸡皮
1.脆皮色拉 arugala, Gala apple and Granny Smith apple.
2.脆皮卷(和苹果,黄瓜,鸡肉),并配有5种调料:日本的ponzu sauce with ginger, 日本的plum salt with wasabi powder, 墨西哥的 chiptole熏辣椒粉,泰国的咖喱粉, 意大利的balsamic浓醋.

用剩的鸡肉
3. 意大利的Ravioli:鸡肉,chiptole apple chutney and thyme.
4. 三明治: meat with orange ginger sage sauce, spiced butternut squash, and wasabi almonds.
5. 三明治:meat with sesame Sichuan pepper, spiced butternut squash, and Kaffir lime cashew
6. 三明治: meat with alder smoked salt, roasted Brussel sprouts, cranberry ginger apple sauce and maple & Cayenne-glazed pecan.

用剩的骨头熬的汤
7. 熏鸡肉和wild rice浓汤
8. 日本乌东面: Udon noodle soup with stock, meat, king oyster mushroom, and Shungiku。

用剩的brine:
9.  卤烤的鸭子
10. 卤烤的羊排
11. 卤烤的虾

具体做法请看我的英文博客,搜索"roasted turkey":
http://www.thoroughlivin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