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府支持”,住房问题不应再成问题
本报评论员 王任辉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指出,今后房地产市场应该继续完善,从政府保障和市场提供的两极提供模式,转变为政府保障、政府支持和市场提供三极的住房提供模式,尤其是“政府支持”的房屋提供模式,其包括了限价房、公共租赁房等系列帮助城市“夹心层”解决住房问题的产品。这也是住建部首次提出三极住房提供模式。
据10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不管承认与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结果造就了目前的高房价。有支持房地产市场深入发展的声音,也有希望重拾“房改”政策的声音,这种不同的声音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没有否定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畸高的房价需要政府调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也需要政府来解决。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这种特有背景下,住建部首次提出的三极住房提供模式构想值得期待。因为至少它规避了住房市场的两极:完全任由市场发展和完全依赖政府保障,显然这对解决老百姓住房难题是有益的。
本月中旬有消息说,住建部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失,有可能进行二次“房改”。尽管这个消息很快被住建部否认,但是这条消息还是让不少人幻想:再来一趟“房改”的班车该多好啊!但是这样的幻想不现实,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业“坚持市场化方向”。实际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房地产企业,不管是出于政绩需要还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没有谁愿意去改变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
不改就不改,谁让房地产业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支柱”呢!但是,目前高得有点离谱的房价让许多老百姓承受不起。而由政府出资或给予政策扶持的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却让政府有点尴尬、让住房困难户不满意,因为这些保障性住房在分配中早已变味:今年6月,武汉市就曝出了经适房摇号中的“六连号”造假丑闻;同一月,郑州市的经适房建设计划则被“豪华别墅”替换;而至于伪造虚假材料骗购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又在哪个城市没有?另一方面,作为住房社会保障重要一环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没有覆盖到那些住房困难户们,这种制度的不公平也使政府对困难户的住房保障有点尴尬。
如此看来,房地产的市场化道路不可逆转,而保障性住房又变形变味,面对强劲的住房需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确实需要住建部所提出“第三极住房提供模式”,这种模式框架内的限价房、公共租赁房都是解决住房问题的药方。当然,有关部门还可以在“第三极住房提供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比如,如果由政府主导、支持、掌控,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引入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经营,若干年后政府再从投资者那里回购后再用于住房保障领域的再分配,也未尝不是一种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如果这种思路能变成现实,那么住房困难户完全可以以较小的费用或购或租到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
果真有那么一天,住房问题还能是一个难题吗?老百姓还会为住房发愁吗?现在问题的关键就看政府如何作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