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霁良小传
(2025-09-18 17:30:33)
标签:
文化 |
王霁良,本名王继良,1967年9月生于鲁西南成武县东鱼河北岸徐官庄村,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在土地承包前的生活艰难时期,租住的房舍房顶塌陷无法居住,6岁时举家迁往距东鱼河南岸十里外的一个村,因其曾祖母在这里有三间土房,全家以照顾年迈老人的名义得以安顿下来。
1987年,王霁良在单县第一农技中学高中毕业,因农技中学三年未学英语全班未能参加高考,受家庭条件影响没能复读,1988年开始参加山东师范大学高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1993年10月毕业后来省城济南谋职,聘入《当代散文》杂志社,担任采编,后到《齐鲁人物》杂志社工作三年,从普通编辑做到副总编辑。2003年,创建山东若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2007年,参加山东省作家协会第15届作家班学习,2009年,进入山东大学第四届作家研究生班进修,并担任班长。
王霁良早年的创作侧重于散文写作,诗歌创作起步较晚,也可以说成是早起诗歌不被认可,没什么影响,他的第一本诗歌集《在这个行将挥霍掉的夏天》在他43岁的时候才出版,这本诗集荣获2014年济南市政府最高奖“泉城文艺奖”,此奖若干年一评,他是本届唯一的男诗人。
2012年,诗人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期担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后出任济南作家协会理事、济南天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淄博企业界文学艺术联谊会名誉副主席。
在诗写作上,王霁良是地地道道摆脱了对传统诗歌的承袭,在二十一世纪齐鲁诗坛上可谓独树一帜,他和原《山东文学》期刊诗歌编辑朱多锦先生等于2008年共同创建济南七亩园文化沙龙,朱多锦先生去世后,继任济南七亩园文化沙龙学委主持及七亩园文化沙龙名下文学期刊《华夏文坛》社长,时间长达十多年,他被认为是朱多锦最直接的继承人,是朱多锦“再现诗歌”理论的试行者和实践者。王霁良写诗很有节制,注重隐忍,注重细节,总能给人以无穷的新鲜启示。目前,诗人已出版诗集《在这个行将挥霍掉的夏天》《在生活的另一维度》《大河静流》《泥土与大海》(合集)等多部,并逐步产生了一定影响,2023年被评委济南市首批20位“海右”文化骨干人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