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十二桌,小场婚礼。我编的流程本没灯的事儿,但新人说婚庆给配了。
到现场一看,咳!通道两旁八个路引,路引之中四架摇头;追光两台左右开弓,再加两排LED帕灯抵墙伺候。直觉,太挤。
灯光师问,有何要求。我说,把人照亮就行。灯光师哦了一声又说,那我就自己看着办啦。我说,随你。
其实,那么小的厅,布置的基调是蒂夫妮蓝,宴会厅的光线也很柔和,够好的了。这些家什,真是多余。
也难为了灯光师;既然来了,不闪闪、转转、亮亮,也枉为到此一游。于是,新人上台他也亮,台上没人了他还亮;甚至还让通道边的四个家伙一直摇头晃脑,乐此不疲。DJ七七连喊吃不消,直到我连着几次去喊停。
我一直以为,现在的宴会厅一般都挺漂亮。公共场所要的就是华灯齐放,旷达敞亮。尤其是这种小场地婚礼,来的都是至亲密友,家的气氛特别浓厚;真的无需画蛇添足,增光添彩了。
苏轼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若把最后两句改一改,就成了“台上虚无影渐消,人头却被‘摇头’恼”。呵呵,东坡恕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