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论坛,我只听了一半。最可惜摄影摄像这块没能赶上。据说扛机器的言论足以让吃开口饭的司仪们汗颜;而他们带来的影像图片,更是无声胜有声。
多多少少做了些笔记,且听听都是怎么说的。
北京中婚协干事长史康宁有些沉重。在他看来,行业的发育很不健康。
首先,所谓“中国式婚礼”尚未成形。眼下的婚礼都好时尚,而时尚的东西难免短命。
其次,婚企经营管理普遍低下,又面临婚纱、餐饮两面夹击。尤其是餐饮大佬,紧扼中国人婚宴消费的脖颈;凭借地主之威,强逼婚庆为奴。婚庆夹缝求生却往往生不如死。
其三,策划水平碍难恭维,大多是些供策划者自我欣赏又莫名标榜的“个人产品”。
来自新浪网的营销专家,以几组数据就雄辩地阐明,普天之下,莫非“网”土:
新微拥有3.2亿人口,日均发博1亿以上;有关婚礼的微博累计已达7千多万条……。
当今传媒,谁与争锋?
爱结网市场销售副总赵若虹,长得漂亮,说得好听。
介于微博和纸媒之间,美女魅力不可或缺,而网站功效尚待观察。
冷雨旋,北京《时尚新娘》主编,知性端庄。她说,读一本好杂志是需要仪式感的。这话当真。
其实我挺担心纸媒的。不过听了她的这句话,又通过屏幕翻阅了她的版面,后来又看到她名片背面的18家“时尚”;我想,
45万册《时尚新娘》,不枉中国还有更多需要这种仪式感的“时尚新娘”吧?
李元,海派婚礼主持代表人物,演讲题目“语言为王”。语言是主持人的基本工具,语言是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语言是海派主持人的魅力所在。套词八股不属于海派,拿腔拿调不属于海派,虚假空洞不属于海派。海派主持,应该成为婚礼上的“中国好声音”。
邵晨东,海派婚礼主持代表人物,演讲题目“当代婚礼的诸子百家”。
当代婚礼之混沌有点类似春秋战国,然将几只会叫的“公鸡”冠以这“家”那“家”,则羞煞我也。
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果若能从阴阳、儒、墨、名、法、道德诸家中觅得借鉴,当今婚礼就绝对不会只是当今水平。
李继光,上海50后婚礼人,演讲题目“婚礼的意义和味道”。
题目老掉牙,以致串场的妮娜瞪大了眼睛、重复了两遍:“就这个题目”?
题目很一般,内容随便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8413101015aky.html)
辛丹华,上海彩妆秀掌门;小个子,大能量,快人快语,实话实说。
每年亲手成就150位新娘,还要辅导无数学员。
记住她的话:成就一位新娘,就会引来更多新娘。
王萍萍(panny),上海品妆造型馆总监,出生上戏。
记住她的话:化好最上镜的半边脸。
陆欣(67),上海婚礼主义掌门。“每张单子4万起,每年就做100场”。
我觉得这是一种自信,这是一种选择;这是一种胆略,这是一种考量。
67模式,精品市场。
虞铮,北京汇爱掌门,出生北大。知道了她来自北大,我才理解了她为何如此知性。
汇爱赢利只有10%,但汇爱却赢得了很多掌声。因为虞铮告诉我们,她的团队很文化。
李欣芸,北京婚礼策划师,自称是排在四大金刚之后的“小人物”。
据说她学生遍天下,听其言,方知其策划的就是“小众婚礼”。
她说:婚礼需求并非必要,而是被创造的。她还说:预言冬天尚嫌早,目前恰是春来到。
我想,她的春天就是“小众”;而她的“小众”里,不会有冬天。
韩硕,北京美薇亭掌门,一位自嘲到处“胡喷”的爷们儿。
此兄语出惊人:美日根本就没有横向的婚礼行业,只有纵向的摄影、宴会和化妆等专业。要开论坛,还是按专业细分更合适。
他还说:国内现在大兴土木开办婚礼场馆。但单靠婚宴行不通,赚不了钱。应像台湾那样充分利用场地,引进婚纱摄影和约会业态(如咖啡馆、书店等),多种关联经营才行。
高尾幸司,日本花艺师,一个用实物替代语言的演讲者。
我最吃惊的是他现场展示的新娘捧花;因为我压根就没想到,捧花还可以是这样的。
……。
两天论坛,30场演讲。一个50后,混在70、80、90中。太太说我,有点另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