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不谙婚礼,司仪应予引导;东家常失偏颇,司仪当慎迎合。
任何一个国家战略,都必须至少看前50年。美国打伊拉克如此,中国对东海、南海和港澳台亦如此。
婚姻是两个人以及两个家庭的终极战略。司仪最该注重的,是让婚礼的美好保鲜50年,而非稍纵即逝的嬉戏与光鲜。
婚礼包含娱乐,但婚礼≠娱乐;司仪可以组织娱乐,但组织娱乐≠司仪的基本职责。
春风化雨,沁人心脾;考验司仪语言功力!
李元:真情是文案的首要条件,是我们需要去表现的内容,以真情感人是我们语言的主要审美功能。
不做作,不刻意,语言可以沁人心脾,便是好的。
婚礼时间有限,内容须分轻重。司仪引导有责,主次需要分明。
传统的婚礼主要是做形式;目的在于用上帝、官方和祖宗的意志控制新人,稳定社会。
当代的民间自办婚礼主要应当做内容;其核心价值在于充分体现新人及其家庭对待爱情与婚姻的人生态度。
同意,但应为引导性的拿捏。
若杨:婚礼是做给所有人看的,这和音乐会、美术展不同,它往往无法选择观赏者的审美层次,必须雅俗共赏。婚礼还是一个“媚俗”和“高雅”的之间的艺术,过于阳春白雪和过于的取众哗宠,都是极端的。我们又多了一项技能要学习——拿捏。
大肚能容,容业内仿效之事;笑口常开,笑同行后继之人。无碍无碍,善哉善哉!
贾有才:得分不得势,得势不得分;两者平衡处理融洽的司仪都已登堂入室,却少之又少。
通俗说:得分是行内或者所谓的学术认可,对行业发展有贡献;婚礼创新有作品。得势是婚庆单子多,走量为主;拿来主义,管他是谁的拿来用了先。却不敢讲做的场子公之于众,因为一放出来就有人站出来说---那个是我的。
看看90后,想想就没辙。呵呵。
香在无寻:接下来是90后结婚的年代婚礼应与时俱进。
说性情话,做良心事。
婚礼需要文化,文化提升婚礼。司仪引导新人,新人成就司仪。
“多一点春风化雨”,喜欢这一句。新人如云,司仪如风;春风化雨,润物暖心。
臧龙:婚礼主持如诗入画中,似云飘天外。多一点亲切自然,少一些古板刻薄;多一点现场互动,少一些喧宾夺主;多一点春风化雨,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点浪漫文雅,少一些庸俗吵闹;多一点融入感受,少一些惟我独尊。自然,就是本真!自然就是卸下一切的桎梏!自然的婚礼主持,就是让新人真正成为主角。
“新人内心的情感与观众情感的共鸣,永远不是靠排练可以达到的。”
赞同。司仪与新人的深入沟通,和对新人的心灵引导,尤其重要。
臧龙:您的婚礼事先给新人排练吗?答:不排练。不排练,并非意味着不沟通,而是要多次沟通。强调在反复的沟通之中进行情感上的融合,婚礼主持人与新人必须在情感上完全融合方能让婚礼庆典浑然一体。当然,排练会使庆典很完整、很顺畅,但是新人内心的情感与观众情感的共鸣,永远不是靠排练可以达到的。
中国式婚礼的弊端就是太闹腾、太夸张、太虚荣。
欢快喜庆是必须的;但如能让人沉静下来,让人温而馨之,则更加可贵。
贾有才:我也很排斥,我觉得欢快温馨是可以的。但是一直高分贝的闹腾我真的受不了。
“我个人是比较排斥所谓‘热闹’型婚礼的”。这句话是一位二月新郎写给我的。
为了他的这句话,我整整想了一个月,昨天今天用了两天才终于将这场台词成稿。
我觉得追求人文价值的司仪,应当设法让中国式婚礼沉静下来:
在沉静中多想想为何结婚,如何相伴;为何成家,如何持久;为何感恩,如何尽孝。
王可:我正努力让自己主持的婚礼沉静下来……。
共勉、同行!欢乐与沉静齐飞,喜庆共温馨一色。
笑声诚可贵,尊重更需要。若因廉价故,两者皆伪造。
浅酌不止:希望没跑题,金正昆说——礼出于俗,俗化成礼。婚礼的人文价值几乎是我辈最高的追求,有些笑声若是新人和来宾自觉自发甚至是他们的要求时,尊重他们的需求到底可不可以呢?
迎合与引导,一词之差,两重境界。
追求婚礼的人文价值,还是赚取现场的廉价笑声?一直在想。
看美国达人秀总决赛,看到了选手生命的光芒,并感受到了评委及助演嘉宾艺术的力量!
当司仪都会耍猴了,这个行当也就这样了!
中午开车在七莘路上,听到94.7播放了一首尼泊尔女歌手的歌,车上的人一下子全都沉静了。
刚才突然想到,婚礼上,我们是否也有能力一下子就让全场的人都沉静下来?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难题,一个迷人的话题。
走到最后,在舞台上要绽放的已经不是技巧,而是光芒!(高晓松在达人秀总决赛上的寄语)
一般来说,感动多在细微处,共鸣起于平凡中。婚礼亦如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