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莫将亲友当看客”。意谓婚礼司仪从案头工作起,就要仔细揣摩并密切关注亲友们观礼的心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期婚礼在新人和亲友的共同参与中,获取真正的成功。
最近,南京那对坚持不排练的新人和英国那对新婚的王子王妃,又让我想到了另外一句话:莫让新人失本真。缘何?只为我们这里,婚礼中多少有些迷失自我的新人,层出不穷。
婚礼,当然要行礼如仪;婚礼,当然得把话说上台面。但行礼如仪,就得候分掐秒,做些拷贝不走样的分解动作吗?说话上台面,就非要照本宣科、鹦鹉学舌地念些经典的八股文吗?,
英国人没办法,做的是宗教婚礼;规矩多,宗法严,上帝不能得罪,女王岂可慢待,那倒也罢了。问题是我们这里一介平民的世俗婚礼,也将新人练成提线木偶,令行禁止,非礼勿动;甚至弄得比宗教婚礼还繁琐、还细腻、还缠绵、还夸张,有意思吗?
平民较之王室,多了自由和自然;世俗较之宗教,少了清规与戒律。威廉与凯特在那种场合尚且张弛有度、不失自我,咱们干嘛还去束缚百姓的天性,遮掩平民的本真呢?干嘛不让玫瑰自然绽放,不让天籁响遏行云呢!
新人不懂行礼;那就稍微教一教,点到为止就行啦。新人不敢张口,那就多鼓励鼓励,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心声。实在不行,就预录音频、预拍视频。再不行,不是还有司仪吗,司仪不是可以代言吗。当然,代言的必须是人家最真实的内心。
最后,也许干什么都没辙了,一声叹息又于事无补。那就咱们婚礼人有力量吧!将餐厅变成剧院,将新人变成演员,将婚礼变成嘉年华,将精湛的技术进行到底!
好在,我们上海婚礼的技术还是有文化含金量的。只恐怕,婚礼技术的文化含金量越高,新人的本真,往往就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