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办婚宴不稀奇,但结婚已经十年的夫妇补办,似乎有点稀罕。当这对夫妇还是中日通婚,丈夫年约半百、太太也在奔四,好像更难得了。
“李老师啊,阿拉勿要啥仪式。就是请大家来聚聚,气氛要好点。”风韵依旧、花枝招展的女主人精明利索,一见面就直奔主题。
“晚宴名称怎么定?”我问。
“哦,我们请帖上写的是‘结婚十周年庆典’。实际上我们结婚时没请客,长辈们一直‘牵头皮’,所以今年七月我跟信基督的老公到美国夏威夷举行了教堂婚礼;礼拜六再请六桌亲朋好友吃喜酒。”女主人说。
“那既是十年庆典、又是补办婚宴啰。”
“对对对,下半天喊伊拉先来车麻将,夜里厢就一道吃顿饭。”
“你先生听得懂中国话嘛?”
“哦喓,伊来上海已经十年了,先做了三年***打印机公司的老总;上海闲话也讲得来的。”两眼放光的女主人似乎来了兴致,继续说道:“阿拉亲眷全认得伊的。伊名字当中有个‘付’,伊拉就喊伊‘阿付’。还有人听到我帮伊打电话总归是‘莫西莫西’,索性就喊伊‘莫西’。”
“是嘛!”闻听此言,我发现女主人所要的“好一点的气氛”,已经扑面而来。
亲爱的各位亲友、尊敬的各位来宾:晚上好!
欢迎来到嘉颐汇,欢迎参加****和***伉俪的庆婚晚宴。
其实早在十年前,这场晚宴就该隆重举行了。因为今天的两位男女主人,十年前就已经珠联璧合,结下了一衣带水的跨国姻缘。
只是因为这对贤伉俪专注于事业的经营和发展,专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所以这场晚宴在不知不觉中,整整拖了十年。
我知道,在座的许多长辈都一直在催:
**啊,侬跟“阿付”啥甚光请阿拉吃喜酒啦?
**啊,格“莫西”人是蛮好厄,格么“米西米西”还是要厄劳。
我这里要稍稍解释一下,“阿付”和“莫西”都是我们上海亲友对****先生的昵称。上海人喜欢称最熟悉、最亲近的人“阿庆”、“阿大”,所以就称**先生“阿付”;又因为老听**给先生打电话,开口就是“莫西莫西”,所以**先生又成了“莫西”。
其实“米西米西”不重要,我的理解是长辈和亲友都想给**和“莫西”庆祝庆祝;大家一道聚聚,开心开心,闹忙闹忙。
前几天,**对我说,十年来,她和“莫西”始终将长辈和亲友们的叮嘱记在心里。于是,今年的七月,他们专程前往美国夏威夷,在上帝面前,举行了神圣的基督教婚礼。
今天在上海,他们又特意将最亲的亲人、最好的朋友请来欢聚,在这里补办一场温馨而又轻松的庆婚晚宴。
让我们先用掌声,向****和***夫妇,表示祝福、庆祝和感谢。
接下来请大家通过一部短片,一起到夏威夷见证****和***夫妇因神盟约的隆重的教堂婚礼。
请看大屏幕(播放21分钟教堂婚礼短片)。
晚宴举行了两个半小时;亲友致词、宾主唱歌、乐队助兴,相互敬酒,不亦乐乎。
将近九点,我用以下的这段话,作为晚宴的结束语。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不知不觉中,“阿付”和**结为夫妇已经十年了;不知不觉中,六点半开始的这场庆婚晚宴,也已经两个半小时了。
中国有两句老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绵。”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偏偏有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都是前世有缘,今生有情;然后就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同甘共苦,相伴一生。
今天晚宴的请柬上,写的是庆祝****和***夫妇结婚十周年。我们期待着在他们结婚二十周年、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五十周年的时候,再度欢聚,再度庆祝;再度开心开心,再度米西米西。
大家说好不好?!
当晚台词预计的效果,全都如期而至。不曾想到的,是我在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五十周年”时,掌声就已持续响起;而最后的那声全场欢呼,哈哈,群情激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