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场白里穿插三首歌,在入场过程中连奏两遍进行曲,是我从业5年来近三百场婚礼中的头一次。昨天,在莘庄工业区的得丘园里,中文、英文、德文,民乐、洋乐、交响乐,此起彼落,交相辉映,熔铸了一场东西方韵味融于一体的温情婚礼。非常过瘾,令人难忘。
今年五月,当徐灵告诉我得丘园副总要结婚的消息时,我眼前立即浮现了一位漂亮姑娘的倩影。因为在那里的几次活动,我认识这个女孩。但让我意外的是,新郎倌居然是个不懂中文的奥地利人。看着他俩说说笑笑,而我却呆若木鸡,心里就盘算着如何扬长避短、藏拙讨巧,另劈蹊径地来完成这场婚礼。
150位来宾中,将近三分之一是老外。故一开始就确定给我现场配翻译,以尽量让老外们听懂我说的每一句话。新郎坚持要亲口说出“I
do”,于是证婚仪式模拟西式;新娘提出要新郎用商榻方言说“姆妈嘁茶”,于是面对家长,他们下跪奉茶。
新郎父亲用德文亲切祝福,质朴幽默;奥地利姨妈姨父一说中文一说德文,令全场捧腹。新娘的英文致词,赢得了婆家亲友齐声叫好;而她的中文感言,又惹哭了大半场的乡里乡亲。
面对巨大反差,寻求全场共鸣,成了我琢磨台词的最大诉求。费脑子,伤脑筋,想到头疼。呵呵,居然让我想起了三首歌。结果歌声一响,豁然开朗,开场白由此从天而降:
(《雪绒花》乐起)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欢迎来到得丘园,欢迎参加盛大婚典。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奥地利民歌《雪绒花》。
我们用这首好听的《雪绒花》,欢迎来自奥地利的新郎的父母和亲朋好友。
(掌声后《雪绒花》渐弱,《好一朵茉莉花》乐起)
我们现在听到的这第二首乐曲,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好一朵茉莉花》。
我们用这首优美的《茉莉花》,欢迎来自本地的新娘的母亲和亲朋好友。
(掌声后《好一朵茉莉花》渐弱,《在那遥远的地方》乐起)
现在大家听到的这第三首乐曲,是中国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对奥地利来说,上海得丘园的确是“遥远的地方”。但美丽的得丘园,有位好姑娘。
今天,得丘园的好姑娘要和来自奥地利的好男儿,在这里喜结良缘。
现在,让我们奏响瓦格纳的婚礼曲,欢迎新人入场。
(瓦格纳婚礼曲起,新人入场)
……
在上网查找有关奥地利的资料时,非常欣慰地重逢了老约翰·斯特劳斯。他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了第三场新人的出场曲。说实话,选用这段入场曲是我五年前就设想过、并曾用过一次的夙愿;当时的效果也不错。但后来却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再行尝试。这此恰逢天时地利人和,机会岂容错过。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
162年前,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雄壮而明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如今,当这首乐曲在世界任何地方奏响时,都会激起听众热烈的掌声。下面,我们就要用这首进行曲迎接新人再次入场。请大家一起用掌声欢迎新人好吗?
(DJ试奏《拉德斯基进行曲》,司仪引导全场练习一遍;掌声如雷,整齐划一。)
好,奏乐,新人入场。
(《拉德斯基进行曲》再起,新人入场;掌声如雷贯耳,更加整齐划一,全场欲罢不能!)
过瘾,过瘾,真是过瘾!
谢谢青司社派来的DJ唐佳、督导王磊,还有其他几位年轻同行:
我们合作愉快,我们分享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