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新生文化名词。百度的定义是:“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该词源于自然科学,本意为“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2005年,我曾在婚协论坛上发过一帖,叫“婚礼应当返璞归真”。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能力,现场布置可以靓一些,酒菜安排可以好一些,仪式编排可以美一些。但气派未必体现幸福,豪华不一定赢得尊重。真正感人的婚礼,真正难忘的婚礼,一定荡漾着温馨的爱情、亲情和友情,一定展现着真实的人格和心灵,一定与面子工程无关。”
历经五年近三百场婚礼之后,我觉得“返璞归真”四个字,依然不错。所谓“璞”和“真”,就是新人未被“特殊雕琢”的“自然状况”,也就是新人情感的原生态。
既是婚礼,总要做仪式。然国人都喜将婚礼放在餐厅。可惜沾了点酒气荤腥,仪式感总要打些折扣。于是策划者又想出奇计妙招----全场关灯,乐声大作,用几台追光把新人打得雪亮。只见一片黑咕隆咚中,色香全无,喧哗顿消;餐厅恍成秀场,仪式甫得开始。
说实话,如此强势营造的仪式感,天生就是尴尬。环望列国,婚礼仪式皆有定所;或教堂、或政府、或会馆、或神庙。进去已生敬畏,站定即感神圣;又何需黑灯瞎火、先声夺人的造势。
无奈,无奈。毕竟餐厅非剧院,新人非演员,婚礼非做秀,排练没时间。如此仪式感,天生就尴尬,得来又蛮难。那何不扬长避短,返璞归真,着眼心灵共鸣,专注展现婚礼情感的原生态。
君不见,惊艳辉煌,怎抵温暖终身一席话;泱泱排场,又何如百感交集一丝泪。
婚礼仪式感,我等还当尽力营造;然心中最爱,只在那无限风光的原生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