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10月,在花园饭店第一次观摩到草坪仪式 ;
当时的主持人是骆驼老师。
四年来去过几次花园,但始终无缘踏上草坪。在我看来,花园的草坪和百花厅,堪称梦幻。
两位新人都来自外地;十年奋斗,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但他们都极忙:新郎婚礼前三天没合眼,在黄山赶拍商业短片;当律师的新娘,则一人见缝插针地筹办婚礼。
本来我以为他们不会交“作业”了。没想到婚礼的前一天,新郎发来了邮件;而新娘的邮件则发自婚礼当天的凌晨。
新郎开门见山:“大家都叫我石头,出生在长江边上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爸爸常年在外做些小生意,很少回家,妈妈很艰苦的拉扯着我和妹妹,经历了很多的磨难……。”
“我和**相识在07年,见到她的时候就因为她眉心里有颗痣,而我的下巴中心也有颗痣,证实了天设地造一对。**的善良和聪慧加上那一流的口才,让我彻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凌晨的新娘则匆匆写道:“华政611寝室每人一句祝福的短片已经做好,……7位女孩一起上台,大家拥抱,庆祝十年的友谊。”
“最后送宾客的时候,需要您对喜糖进行下说明:……里面可是有真的花种,每天浇水一次,7-10天后即可长出花叶,上面写着名副其实的‘爱的种子’哦!”
姗姗来迟的“作业”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但他们坦诚的文字,却让我如获至宝,如释重负。
我已经不太习惯单走流程了。如果不知道新人的故事,不触摸他们的心灵,我会觉得心虚。就仿佛披着华丽的外套,而里面什么都没穿一样。
上午十点半,证婚仪式开始。我站的位置,四年前曾晃动着骆驼老师的身影。
亲爱的各位亲朋好友:上午好!
10年前,两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先后从长江北岸和渤海之滨来到上海,带着美梦,带着青春。10年来,他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成了优秀的新上海人。3年前他们有缘初次相见,相似的经历让他们一见钟情。我们说,这就是天意,这就是缘份。
今天,爱情之花灿烂开放,让我们一起为幸福见证。有请新郎入场。
一切都那么美好和顺利。来自美国的证婚人送上了亲切的祝福,并特意为新人朗读了一段圣经:
神对男人和女人说:你们要共进早餐,但不要在同一碗中分享;
你们共享欢乐,但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像一半琴上的两根弦,你们是分开的也是分不开的;
像一座神殿的两根柱子,你们是独立的也是不能独立的。
(参见七七博客1:http://shen77.blogbus.com/logs/47788100.html;
2、http://shen77.blogbus.com/logs/47867574.html)
半个月前和新娘见面时,新娘手里捧着的是一摞从邵晨东老师博客中打印下来的文章。她说她非常喜欢邵老师《印象八月》婚礼秀的开场,因为她在婚礼中最想表达的就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而新郎邮件中的那一句“大家都叫我石头,出生在长江边上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也让我感动不已。于是在午宴开场仪式中,当两位父亲分别致词后,我接了这样一段话:
新郎石头告诉我说,他的父母都是长江边上普通的农民。爸爸常年在外奔波,是妈妈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和妹妹拉扯到大。父母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们培养的儿子在上海事业有成,女儿是安徽的大学老师。
新娘也告诉我说,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爸一直以女儿为骄傲,逢人就要夸奖女儿;而妈妈则随时在关注着女儿,10年来,没有两次电话的间隔会超过24小时……。
我当时有点哽咽,而新郎的妈妈和新娘的爸爸早已泪流满面;新郎的爸爸更是不停地鞠躬以答谢亲友的掌声;两位新人则紧紧地抱住了四位父母。
在午宴的的第二段仪式中,安排了两位新人先后致词。新郎说完后,我没有简单地请新娘继续说,而是利用新郎邮件里的话作了一番过渡。我说:“两位新人都是10年前才十七、八岁时来到上海的。他们俩的相识是在07年。石头告诉我说,新娘的眉心里有颗痣,而他自己的下巴中心也有颗痣,证实了他们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话说至此,台下已是满场欢笑。接下来新娘的致词,也很自然地就从两颗痣说起,说得有声有色,动情动心。
而在请他们入席前,我还特意插了一段事先想好的台词:“新郎的老家是安徽的安庆,而安庆也是黄梅戏的故乡。大家知道,黄梅戏里最有名的是《天仙配》,《天仙配》里最有名的唱段就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夫妻双双来入席”。
现场的效果非常好。但最让我懊悔的是没有让七七事先准备这段乐曲,否则让新人在《天仙配》里再走一遍T台,那该多棒啊!
很巧很巧,婚礼中还碰到了多年不见的世交巧巧。她和证婚人是老朋友,也因此成了新郎的忘年交。我和巧巧从小一起长大,文革中都参了军。当年我还到武昌洪山的军区司令部去看望过她。
已经成为画家的巧巧向我翘起了大拇指。我凑在她耳边说:“咱不能给武汉军区丢人呐!”
第二天,新娘也给我发来了长长的短信,告诉我双方家人很满意。
呵呵,十年奋斗,新人圆梦;四年情结,我也圆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