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司仪的两个问题

(2008-12-31 09:30: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司仪小扎

    孙磊在“头脑风暴”里提出:婚礼司仪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在整场婚礼中司仪的定位是什么?
    沈纲也在“头脑风暴”里问我:现场采访一般会问什么问题?沈纲认为,问对问题,采访就成功大半了。
    我这里试着谈点体会,也希望诸位都来进行探讨。

    李元老师曾有一个说法:司仪就是传菜的人。正确的解读恐怕是说司仪和传菜员一样,都只是婚礼上的服务人员。这可能与某些司仪自视甚高、膨胀过度有关,以致李元老师矫枉过正,直将司仪等同传菜。
    司仪是婚礼上的服务人员没错,但等同于传菜员似乎委屈了些。我以为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司仪等同于亲自掌勺的厨师长。因为厨师长的重要性在于:这顿婚宴色香味如何,除了原料的品质外,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由此而言我们就可以明白:司仪首先是受雇于新人的服务人员;服务二字,已经把你与教堂婚礼、祖传婚礼和法定婚礼中的牧师、祭司、长老与见证官员区别开来。你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也就是一个“钟点工”。
    但其次,你这个“钟点工”又并非简单劳动者,而是一个应该具备公众魅力、深谙受众心理、善于捕捉眼球、熟悉婚礼文化的知识性人才。就像一个称职的厨师长一样,得预先了解今天客人的特殊口味,得知道各种原料的最佳烹制方法,得周密制定各道菜肴的先后顺序,得掌握上菜的节奏恰到好处。

    如果说厨师长烹制的是脍炙人口的美味大餐,那么司仪在婚礼中所需要做的,就是要奉献一碗心灵鸡汤。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要象厨师长一样,直接将新人和来宾当作最新鲜的原料,将他们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放在一起文火慢炖,直到熬出精髓来。如果说与厨师长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原汁原味是司仪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而厨师长则可借助某种调料或祖传秘方。

    这样一来,似乎又可以把司仪比喻成婚礼灵魂的工程师了。但是且慢,婚礼在中国本质上就是一场以吃喝为平台的庆祝结婚的亲友聚会,婚礼上最合理也最合适的身份就是亲朋好友。因此,司仪要努力缩短自己与新人和亲友们的距离。根据你的年龄、气质和修养,把自己融化为他们朋友、同事、邻居或家人。
    把这个角度调整好之后,你就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已经准备好的台词或者要采访的问题了。这时你也许会发现:这种口气是司仪的,而不是好朋友的;这种问题是灵魂工程师的,而不是好同事的;这种语言是传菜的,而不是老邻居的;这种腔调是烧菜的,而不是自家人的。

    一般来说,除了证婚仪式,司仪不得不适当地模仿一下牧师、祭司、长老或见证官员外,司仪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像司仪,而像是一个熟悉婚礼程序的新人的朋友、同事、邻居或家人。了解新人的程度就是你象与不象的标准;你越了解新人,你就越象他们的朋友、同事、邻居或家人。反之,你还就是个司仪。

    综上所述,简而言之:
    司仪在婚礼上最重要的职责,是引导新人与亲友之间的情感互动;让亲友分享幸福,让新人收获祝福。
    司仪在婚礼上的言谈话语,要尽量淡化司仪的身份;让自己融入亲友来宾之中,向自己人一样说话或提问。
    亲切亲切再亲切,自然自然再自然。这是我和李元老师共同的体会。愿与大家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