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0613),收到了一封10月新娘发来的邮件。3月底与这对新人初次接触时,新娘曾经为自己的婚礼设想了非常浪漫的电影化的开场。但在今天的这封邮件里,她已经完全改变了初衷。为此,我万分欣慰。地震让新人成熟了。地震也该让我们这些婚礼从业人员,更加地成熟一点。
以下就是这封邮件的完整片断,我只字未改。
“最近被地震的事情深深的震撼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直非常重视‘主题’‘秀’的形式。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些都是形式,真正重要的是身边那个人。
那个人是否会牵着我,走完人生路?
那个是是否会在大难来临时,牵起我的手?
现在觉得婚礼不应该是‘秀’,婚礼应该是一种宣誓,借用这个场合,告诉所有关心我们的亲戚,朋友:这两个人,将会努力的,并且相互扶持的并肩走下去。风风雨雨,不放弃,不抛弃。”
我在5.12.之后,也曾在上海婚协的论坛里陆陆续续地发了一些感想。
现一并辑录与此,是为启示。
婚礼,是生命传承的天然序曲;
婚礼,是新生家庭的欢乐钟声。
婚礼,是对父母亲友的崇高敬礼;
婚礼,是对真挚爱情的亲切见证。
温馨、温情、温暖,足矣;
感恩、感悟、感动,永恒。
灾难和婚礼,都让我们更加珍惜情感,热爱生命。
灾难和婚礼,都让我们再次体会什么是人生和命运。
灾难和婚礼,都在呼唤我们的良心、责任与人性。
灾难和婚礼,都在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

刚才在文汇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如果我们都把自己当成“幸存者”,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爱,我们为什么需要爱,我们该如何去爱。
水火无情,灾难无期。
我们都活着,我们都是幸存者。
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着。
台湾资深婚礼人沙老师说:“在婚禮當日,應該強調的是婚姻的使命與責任”。
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我觉得我们对婚礼的理念应当更加成熟一点了。
珍惜缘份,珍惜感情;珍惜亲友,珍惜光阴。
用感恩的心态策划婚礼,用仁爱的理念指导新人。
少一点夸张,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做作,多一点感动。
让婚礼更加人性化,让婚礼充满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