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自10月24日开帖以来,短短17天,每天都给大家带来惊喜。说实话,作为现场亲历者之一,我没想到图片会那么好看,那么精彩,那么隽永,那么震撼。跟帖tx好评如潮,“钟爱”版主欣然加精;说明这场婚礼确实比较成功,确实比较完美。
蓦然回首,这场婚礼给了我们那些启发?那些可以借鉴,那些可以改进,而那些却又无法照搬?
凡事随缘皆有运,凡事都讲天、地、人。
前面说过,从大处讲:楼主伉俪天生明星气象,镜头感良好,默契度极高,此谓天时;薇莳如梦似幻、功能齐全、服务周到,此谓地利;礼世家艺术氛围浓厚,擅长音舞,现场执行力强大,此谓人和。
在欣赏了那么多美图之后,再联想当时情景,笔者不揣冒昧,试从其它角度,继续作些具体分析。
一、流程:量体裁衣,度身定制
“天生丽质难自弃”。怪不得两位新人一上来会想出诸如“睡美人”、“阿拉丁神灯”等那么多的名堂;因为他们的舞台感觉太好了,太具有表演天份了。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场婚礼容纳不了太多的内容。全是亮点等于没亮点,更何况还要受制于场地等硬件设施。9月7日“港汇会议”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规划出了一个最适合的流程大纲----最大程度地扬天、地、人之长,避天、地、人之短。
现在再来纵观整场婚礼----:
童话般的开场,神话般的证婚,温馨典雅的花园祝福,传统喜庆的中式大礼,精彩纷呈的颁奖庆典,如梦似幻的月光舞会,以及曲终人散后的美丽倩影;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反差对比,交相辉映。
这真应了那句名言:在对的地方,找对的人,做对的事情。
二、配角:用心安排,超常发挥
1、爸爸妈妈。这两对父母真是太可爱了,尤其是qq的父亲。很难想象,如果不是身穿白色海军将军礼服的爸爸把一袭白纱的公主挽进礼堂,还能有比这幕场景更加震撼的镜头了。
颁奖典礼时,换了一套深色海军礼服的父亲,又发表了一篇长达10分钟的讲话;情深意厚,语重心长,深入浅出,生动流畅。可以说,这个爸爸至少给婚礼加了10分。
新郎的爸爸和两个妈妈也很出彩。爸爸念稿、妈妈点烛,都让全场一片欢腾。好好幸福奥!
2、伴郎伴娘。男女各半,总共十二;统一服装,浩浩荡荡。用上海人的话说,这就叫腔调。
特别要说的是,礼堂证婚时,六个伴娘手捧烛杯,一律白纱,一律赤脚,一律圣女模样;中式大礼时,六个伴郎,一色西装,一色领带;跟着司仪大声欢呼,凭将场上气氛陡然升温。
3、田林丫鬟。这对配角戏份不多,彩头不少。当时我都不知道下面来宾为什么哄笑;原来小丫鬟真的从新郎手里讨到了一个金元宝。两片小绿叶将红花衬托得更加生机盎然,鲜艳欲滴。
三、服装:赏心悦目,光彩照人
两位主人公的服装大家都看见了,换了N套,套套精彩。
我要说的是,两位爸爸也换了三、四套服装、两位妈妈都是专门的旗袍;
qq给我专门做了一套五件套的神袍,我又自备了一套唐装;
12个伴郎伴娘统一服装(领带);
两个丫鬟各一套中装。
乖乖隆地洞,这不叫满台生辉吗!
四、音效:如临其境,如影随形
音乐舞蹈是礼世家的强项,此言不虚。试举两例:
1、礼堂证婚前有一段童话般的序幕。两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出场,只有不同的音乐在空中回旋,配合着两个孩子的对话和一个浑厚男声的画外音。这段序幕,是对随后模拟教堂证婚的极为重要的铺垫。有了这个过渡,随后的证婚顺理成章;而亲友来宾也都被彻底地笼罩在一片神圣的气氛中了。
在后来的婚礼过程中,我听到一位北方口音的先生在走廊里接听电话,他兴奋地告诉对方:“哎哟我的妈呀,从来没见过,西式婚礼,他们上海在做那种西式婚礼啊!”我估计,刚才肯定把他给震住了。
2、颁奖庆典时,礼世家的键盘发挥极佳。台上新人即兴发挥,神采飞扬;耳边琴声悠扬环绕,云卷云舒。味道好极了。
另外礼堂证婚时,薇莳女歌手的圣曲清唱也很到位,非常符合当时的氛围。
恍然间,1012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余音袅袅,余香飘飘。
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阿弥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