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公民到民政机关依法登记后,即已结为夫妻。之所以在法定程序外再搞一个仪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告知和答谢亲友,并接受亲友的祝福。
人是感情动物。从小到大,沐浴亲友恩泽,借结婚之际向至爱亲朋报告一声,答谢一下,同时和亲友欢聚一下,乃人之常情。
问题是,婚礼应该如何做。
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包办婚姻,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的动静特别大,仪式甚为复杂。凡敬天拜神、驱鬼避邪,忙得不亦乐乎。究其实质,无非是想达到维护夫家权威、延续男方香火的目的。至于新人是否相爱,秉性是否般配,生活是否美满,则无人问津。这种装神弄鬼的婚礼,漠视婚姻当事人的人格和感情。新人特别是新娘,往往成为被作弄甚至是侮辱的对象。
而今,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爱情成了婚姻最重要的基础。新人是否幸福,全由自己把握。因此,现代婚礼,完全可以不受传统束缚,不被任何形式所累,回归其最本源的意义,即告知和答谢亲友,接受祝福同时传递幸福。
告知什么?除了发布喜讯,我以为,还应当告知幸福。结婚就是三分之二人生的命运共同体。亲友们最关心的,就是两位新人能否一生幸福。
怎样答谢?除了招待吃喝,我以为,更应该感谢恩情。父母养育、亲戚关爱、师友帮助,那一天离得开这些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亲情和友情。
如果有能力,婚场装置可以靓一些,酒菜安排可以好一些,仪式编排可以美一些。但气派未必体现幸福,豪华不一定赢得尊重。真正感人的婚礼,真正难忘的婚礼,一定荡漾着温馨的爱情、亲情和友情,一定展现着真实的人格和心灵,一定与面子工程无关。
怎样告知幸福,怎样感谢恩情,我以为是现代婚礼最重要的内容,应成为新人和婚礼策划人员最关注的焦点。
婚礼应当动情,婚礼应当充满爱。
写于2006.07.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