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2007-11-12 22:24:35)
分类: 教学教研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正在全面推开,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给人耳目一新,脱胎换骨的感觉, 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在这场新的课程改革面前,教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

面临新课程改革,我们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事物的出现就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挑战,观念决定心态,观念决定

方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教师胜任与否的评价标准,做出新的选择,采取新的做法。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应由从前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上来:

以知识传授为重点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由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有所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二、投身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

教师除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外,最重要的是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提倡课堂内师生互动,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力地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将新的教育思想转变为教育行为,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 古人云:“师高弟子强”。每位老师都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尤其在教学中,除透彻理解教材外,还要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博学多才”。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教师不仅在教学上要做到尽善尽美,而且要学会思考和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撰写论文,研究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着探索和研究,并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

学校也应该营造有利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开放的、创新的、民主的、竞争的学校文化,  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奖励教师的“参与”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从而保证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 

三、反思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

 在教育领域,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其实质是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要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要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者的姿态,在不断的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探索教育规律。

我们应该经常在分析教育行为中反思自我,找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弊端所在,进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头脑中重建新的教育价值观,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促使自己在专业上日益走向成熟。同时要经常评价剖析自我,对自身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注重分析现象的原因,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最终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另外,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等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我们教师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质量等进行思考与探索,并提出改进意见,在发展和丰富课程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呼唤反思型教师,这不仅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途径。

四、加强相互合作 发挥群体优势

      随着新课程推进,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到学校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在发生深度变革,这让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变成了一种必需。我们要营造合作的学校文化,在合作的学校文化中,教师之间共同研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进行着经验交流和情感沟通,更好地保证参与课程改革的质量。 

  “每一个人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量与质,往往是狭窄的、肤浅的”。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个体的反思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对自身教学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但是个体拥有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讨论的方式展开的活动,便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存在但未意识到的问题,减少独立反思过程中的偏差,减少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失误,让专业发展少走弯路。并且在合作中,教师之间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在互助中取长补短,可以深化自己的个体反思,拓宽自己的视域。

教师合作不仅仅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合作的有效开展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自然合作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下,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和频繁交流又能推动教师集体的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使学校教育革新得以有效进行,有助于学校优化管理。

(校报约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