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2008-01-09 21:30:41)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知识/探索

蒙民族

三大那大慕

摔跤

射箭

赛马

服饰

分类: 蒙古族服饰艺术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第三部分  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搏克、射箭、赛马)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既搏克(蒙古语为摔跤的意思)、射箭、赛马三项体育项目,过去曾称为“闯三关”、“丰庆的三项那达慕”、“好汉三项武艺”、“耐尔那达慕”等。

    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是随着博克(摔跤)、射箭、赛马这三项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它同蒙古族其它服饰一样保持着代代相传的生命力。他的起源和形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军戎服饰有直接关系。《蒙古风俗鉴·文武事宜训练之规》一节记载:“古代蒙古人从小就有习武的风俗,一但被指定为兵丁者,就要发给甲胄等军服饰,他们要参加军事首领主持招集的军事训练活动,兵丁们除了向富有军事本领的老人学习骑射、比武、挥戈上阵等军事技术之外,还要参加摔跤、射箭、赛马等三大那达慕,大显神威。这种训练形式,正适合于生产、生活和军事三位一体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体制。故流传至今的三大那达慕服饰,从外观上来看,很有古代军戎服饰的特点。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蒙古罕国和元代才把摔跤、射箭、赛马确定为国家一级的三项那达慕项目,并制定了有关服饰。从此,每当举办那达慕盛会时,要求参赛者穿戴统一服饰。此外,由巫师或活佛为摔跤夺魁者佩带景嘎(护身颈结),为其符咒祝福。

    一、蒙古族搏克(摔跤)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满清时期的蒙古族搏克手

 

  摔跤是蒙古族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每逢喜庆佳节时都会进行这项活动。尤其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内蒙古牧区都会举行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大会上摔跤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项目。2004年,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兴办2048个搏克参加的摔跤比赛,不仅将该项活动写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将其提升到了人类体育文化的新高度。

  蒙古族摔跤服饰,由于受部落和地区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内蒙古东西部地区出现的不同款式风格的服饰。东部地区的摔跤服饰由坎肩、景嘎、肥档裤、套裤、香牛皮靴子组成。这种款式风格的摔跤服饰,着重显示摔跤手们的威武雄壮的风采。西部地区的摔跤服饰主要由短袖坎肩、三角摔跤裤衩和大翘尖靴子等组成。这种款式风格的摔跤服饰,着重显示摔跤手们的健美发达的身材。

  蒙古族摔跤服饰保留了传统特点的同时,吸收了各地特点,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基本款式。近代蒙古族摔跤服饰与现代服饰基本相同。可分为内蒙古和蒙古国两种类型。它主要由将军帽、景嘎(蒙古语,为护身颈结)、“召都格”(蒙古语,为摔跤坎肩)、绍都格(蒙古语,为三角摔跤裤衩)、腰围裙、腰带、肥档裤、套裤、护膝、彩带、靴子、靴笼头、护胫条等组成。

  1、内蒙古搏克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景嘎”又称护身颈结是戴在脖子上的系五颜六色飘带的圆圈。在古代,蒙古人有用动物名称命名冠亚季军的习俗,冠军为“阿尔斯楞”(蒙古语,雄狮子意思),亚军为“章那”(蒙古语,大象的意思),季军为“纳沁”(蒙古语海青的意思)。因此,有人认为“景嘎”是由模仿狮子的鬃毛演变而来的,象征着凶猛无敌。“景嘎”系的飘带也有讲究,一般来说,在苏木(乡)以上的那达慕大赛上得过三次冠军才有资格加一条飘带。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召都格”又称搏克坎肩。是用“宝力嘎日”(压纹洛漆面牛皮)、牛皮、粗帆布制作的坎肩式摔跤上衣,用约一寸宽的皮条镶边儿,上刻龙、凤、狮、虎等动物图案。“召都格”是摔跤手进行比赛时的抓头,也是展现男子汉健壮体魄的装饰服。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搏克裤包括腰围裙、腰带、肥档裤、套裤。摔跤裤是蒙古人最具有特色的服饰之一。根据人的体型大小,用20~40尺布料缝制。普通标准为32尺,腰围13尺,裤长4尺,档深2尺。这么大的摔跤裤自然有很多皱褶,并下垂于踝骨部位,因此有些地方把摔跤被叫做“帮吉拉”(摔跤裙子)。摔跤裤除了夸大男人的体魄以外,两人近距离低头交手时,看不见对方使脚动作,起到巧妙抵档视线的作用。摔跤裤分为套裤和滑面裤两种。套裤用白布做底料,上面缝制各种图案花纹,看起来美观大方。滑面裤用红黄白绿粉色绸缎制作,这种裤子能够起到让对方的勾、绊等动作因滑溜而分散力度的作用。摔跤手腰上系的类似衣服下摆式的装饰叫做“拉卜日”起到隐藏腰带,勒紧腰带的作用。主要用蓝红黄三种颜色的布帛制作,蓝色象征长生天,红色象征火一样兴旺,黄色象征大地万物的生命力。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搏克靴子和靴笼头摔跤手穿的靴子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但作用似乎不同。这是为了保护脚部、使人站稳,很好地发挥摔跤的各种技巧。怕它滑脱和踢起来得劲,要用一条结实的皮条捆几圈,这就是靴捆,长可六尺,宽约二公分,一头拴铜环、铁环,或打个死扣。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2、蒙古国搏克服饰比较接近内蒙古西部地区摔跤服饰。他主要以将军帽、召都格、绍都格和大翘尖靴子组成。其中将军帽和绍都格是内蒙古地区所没有的。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国搏克手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搏克监护人持有的将军帽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召都格(搏克坎肩)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绍都格(三角搏克皮裤衩)和长杆鞭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搏克护膝、袖套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大翘尖靴子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国搏克手

 

  二、蒙古族射箭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成吉思汗碑文。于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胜利归来时,在布哈其海举行了全蒙古的盛大庆祝活动。在射箭比赛中,哈萨尔之子也松格将军远射335弓(约500米)之地。成吉思汗为纪念其战争的胜利和也松格创造的远射而立了刻有蒙文的石碑。故称成吉思汗碑文,现藏列宁格勒博物院。碑文的内容是:“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之后,在布哈苏其海举行全蒙古盛会,也松格远射335弓。”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射箭服饰,有骑射和步射两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射手在颠簸的马背上拿弓、抽箭、搭箭、发箭,一马三箭要在规定的跑道上射完,场面非常壮观。骑射服饰除全套弓箭和射手所穿戴的全套传统服饰之外,还要鞴有全套马具的骐骥等。步射服饰除射手所穿戴的全套传统服饰之外还要备齐弓、箭、弓套、箭袋、护袖、板指儿、箭靶等射箭所需用品。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弓、弓套、箭、箭囊、月靶

 

    弓可分为弓梁和弓弦两大部分。弓还分大中小三个型号,上弦后大号弓约5尺多长,中号弓为4尺8寸长,小号弓为4尺5寸长。上好弓弦后,要测试弓的弹射力。其测试方法是在弓弦正中间的搭箭部位挂砝码下垂,直至张满弓梁来确定弓力。据《蒙古风俗鉴》记载,弓有10力弓、16力弓、24力弓等。1力等于4公斤重,故觳之极满24力弓者,则天下之英雄也。

    箭由箭杆、箭镞、箭口和箭翎等组成。箭身长约3尺。射靶的箭有两种,一种是直箭,另一种是蛇箭。后者的箭杆中间粗两头细,以神速著称。箭翎要用雕鹰等禽的羽翎制作。箭头可安置骨镞或铁镞。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清代蒙古族弓箭

 

    护袖要用香牛皮、牛皮或粉皮制作。护袖既可保护手腕,又能增强手的力量,因此射箭时常常带护袖。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较古老的弓箭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青年早已掌握了新式弓箭的射箭技巧

 

    扳指儿也称班指、搬指。它是套在右手拇指上,射箭时钩弦之用。扳指儿多以金、银、玉、翠制作,因而它又是一种装饰品。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射箭用的板指儿

 

    箭靶有飞靶、固定靶两种。骑射或步射某种抛物称飞靶。飞靶在过去是用皮块制作,而今则以气球取代。固定靶主要以月靶为多。它是用棉布毡片制作的不同环形颜色构成的圆靶,中心为红色圆布,其外是一环套一环的黄、绿、蓝色圆圈。射靶时无论骑射或步射,射中红心点者得分最高。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射箭那达慕是射程、命中率和引弓力三结合的体育比赛项目,也有专门拉大弓射远程的比赛。所以练好射箭本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后继有人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蒙古国射箭手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三、蒙古族赛马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赛马服饰由于赛马项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服饰。如赛走马、赛颠马等要领较难的比赛项目一般由成年人参加,所以马要鞴全套鞍具,人要穿全套传统服饰。赛快马则一般由儿童参加,其服饰与成年人服饰颇为不同,它具有穿着轻便,色泽鲜艳,而且能使人情绪高涨等突出特点。

    赛快马的儿童一般头戴卷云冠或罩长穗彩巾。卷云冠的式样类似于古代卷云冠。帽顶要以中间高两边低的三叉式扁形尖顶构成。在中间尖顶之下固定小镜片或五角星等装饰物,在两鬓外钉彩带,以便在颌下系牢。在帽后钉一双1尺半长的红色飘带。这种帽子要用色泽鲜艳的绸缎缝制。赛马儿童有时也罩长穗彩巾,其缠法是要把约5尺长的绸缎彩巾的中段搭在头上,在耳朵上部拧紧系好,两端垂于两肩即可。这种冠饰不仅目标鲜艳,而且对人和马均有使其快活和兴奋作用。

    赛马儿童所穿的长袍无论袖子还是下摆都比普通袍子短,其身段紧。儿童赛马袍要用色泽鲜艳的,能透汗的薄绸制作,并在领口、大襟、下摆、袖口之缘镶有华美的沿边儿和图案装饰。

赛马儿童的裤子同样用色泽鲜艳的,能透汗的柔软面料制作,其档部稍宽松,裤脚则紧一些。赛马儿童一般穿轻便靴子,有的只穿袜子不穿靴子。

    参赛的快马无鞍子,只戴嚼子即可,其缰绳要用薄皮条或丝棉制作,比普通缰绳短一些。赛马用的马鞭与普通马靴也有所不同,它是以细皮条为鞭,以藤木或黄羊腿长骨为杆。

    赛快马时,还要把马鬃,马尾用彩绸牢牢缠住,以防产生各种阻力。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赛马少年穿着华美服饰进场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赛马选手都是从5岁到10岁不等的少年,有时甚

至是更年轻,一些3岁的孩子就可以参加赛马比赛了。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富有古典特色的赛马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成人赛马手服饰

 

蒙古族服饰艺术-第三部分 <wbr>蒙古族三大那达慕服饰

 

少年赛马服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