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街头买了一个碟《爱情呼叫转移》,突然发现,在封底,竟然标注着“儿童不宜”字样。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注。在电影院放映,我们并没有见到“儿童不宜”的提示。在一个男人和12个女人的“转移”中,不知道那些看了电影的孩子们领悟到了什么样的爱情。
难道,碟版和影版内容不一样?如果影版进行了很大的删改而适合孩子们看,那些看了电影的人不是太亏了?亦或,碟版为了走出国门而不得不按人家的要求标注?期待高人为我解惑。
但,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问题:电影分级。
至少从本世纪初,为电影分级的呼声就此起彼伏,中间,广电总局的有关部门人员还表示过“正在研究”。可是,眼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分级制依然不见踪迹。该大人看的,孩子也照看不误。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满眼“大馒头”,不知道孩子们看了会有什么看法,但正是因此,我才拒绝让我的儿子进入影院。
但广电总局也没闲着,规定出台了不少啊----一会儿“选秀”不能超过两个月,一会儿禁止港台主持人连续两月在大陆打工。
可惜,电影分级仍然没有。于是,只好看着孩子们也接受成人的“教育”。
唉!
前一篇:我们痛惜五里河体育场什么
后一篇:TOM向《新京报》道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