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世界读书日

(2009-04-24 15:23:35)
标签:

世界读书日

读书

书籍

爱书

张亚玲

文化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这几天接受了很多采访都是讨论有关读书主题的。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从小与书相伴的日子.

                                                                                                                  http://www.archos.com.cn/chinaling/upfile/20094241532510153.jpg            

                                  在巴黎的咖啡馆看书

 

    小时候正处在文革时期,很少有什么书读。这种书的匮乏一直到近乎上大学才得以彻底改观.书成了我大学时代那不大的单人床上铺的装饰品。与书共枕,以书为伴成了我大学的主旋律。那时,书就好像是一位形影不离的良师益友,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并总能给到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现如今的我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琐事,已经很难有时间和心境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完一本书了,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无奈的遗憾。

    和书结缘最开始是源自我的父亲。作为“右派”的父亲是他那个时代典型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尽管是在当时不尊重知识的文革时期,父亲对于书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从来都未曾改变过。记得小的时候,晚上和母亲姐姐躺在床上,为了节约电而不能开灯。黑暗中,父亲走来走去,为我们讲着《镜花缘》,《红楼梦》等等。我读书的起源就从父亲的口传中开始了。当时能得到一本好书都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小时候的我就非常珍爱书籍,每次得到一本书都如获至宝一样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中学时从一些朋友处借到一些手抄本的小说,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后来记得从朋友那得到几本没头没尾的小说,是文革砸烂旧传统时幸存的书籍,其中有《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正因为如此,后来也就慢慢养成了收藏和保存书籍的习惯,上大学时什么也舍不得买,存的钱都买了书。直到今天,我家里都还保存了大量的书籍,很多都是我在过去岁月不断的阅读中积累起来的。在我看来,这些书籍都是有生命的,在人们一遍一遍阅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延续了书籍的生命、智慧的生命和知识的生命。

    真正开始明白和理解书籍的价值是在我考上大学以后。在我上大学的那个时代,求知是大学生活几乎唯一的主旋律,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研究和探索的浓浓学术氛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看书和学习。那时候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每天晚上11:30熄灯后很多人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到深夜,以至于我的视力下降很快,从三百度一跃到600度。谁要是看了一场电影、上了一趟街儿而没有上晚自习就觉得很内疚,吃了大亏一样。还记得经常会出现在校园里的关于文学和诗歌的朗诵的讨论会,文坛名人讲座等等。如今,这一切都定格成了一份书香四溢的记忆。

    后来有幸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一边教书的同时也依然能够延续学生时代的读书生活,直到再后来随先生到了法国,也一直没有放弃读书,不管是在法国学习还是工作或闲暇时,我都喜欢习惯性地翻上几页,可以说我的人生的道路上一直都有书籍陪伴的身影。只是近些年我被派回国内工作,开创事业而异常繁忙,很难像以前一样静静地抽出一段时间细细地来品味一本书,虽然也会下意识地抽空随手翻上几页,但却远远没有了当初读书的那份恬静与悠闲。即使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但却很难找回读书的那种宁静的心情,就让我感觉自己想读书却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怀念那曾经与书为伴的日子。

    但为了闻那书香,我便将卧室变为了书房,将半个床头改为了书桌,以至我能随时随地伸手触及到书籍,而让我每时每刻都能与那从未谋面的大师们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今年的生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