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农禅寺-空中花·水中月

标签:
青蛙小站情感文化 |
分类: 青蛙小站 |
在被问到想象中的未来寺庙是什么样子时,法鼓佛教创始人圣严法师回答:他寺院应该是“空中花,水中月”。这就是水月寺名称的由来。寺庙坐落在广袤的关渡平原上,面朝基隆河,背景为大屯山。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努力打造一个宁静的精神世界。
入慈悲门

在台湾提圣严法师,大家都有一份荘严肃穆之心,圣严法师在佛教界享有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之崇敬称谓。1969年留学日本立正大学主修文学博士,深研佛学,毕生推动“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改变了许多人认为宗教迷信的传统印象;他的佛法更像是韩愈《师说》之“传道·授业·解惑”,使汉传佛教在台湾学术研究领域获得了认可和尊重。圣严法师称为“长在水里、浮在水面的--『水月道场』”,是实践圣严法師自始提出“心灵环保”佛学潜移默化的观念,实现“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美好愿景。
台北近郊的『农禅寺』即是圣严法师开展佛教文化教育、推动汉传禅学佛教发展的道场,初建于1975年,于1985年重建。原来的山门是在大殿进口的小院内,墨绿色的中式牌楼上单单题写着“入慈悲门”,显现农禅寺沒有繁文缛节的沉湎,只是简洁朴实的告白与众生入门的慈悲善念。
进入农禅寺廣场只见大殿右侧楼面墙体上整面镂空雕刻《金刚经》。字字斗大的经卷铺垫在蓝天绿野之间,显得佛法庄严无际更是震慑人心。莫怪建筑师姚仁喜在设计之初,考量未来的寺院是如是的模式,舍弃传统飛檐画壁精雕细琢辉煌的庙宇建筑;而是,将『农禅寺』在天地之间衬托着如此简洁,深邃,凝神的《禅》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经典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镂空雕刻在厅堂西面的整片墙上,每到夕阳西照,阳光透过壁垒将心经投影到室内,瞬时屡屡光影将经卷随着夕阳的脚步逐步行走,步步演绎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与空的寂静境界,顿时有一种与神佛同在那庄严又神秘的感觉,眼前一尊白玉阿弥陀佛端坐佛壇,沒有香火环绕,只有鲜花心香一束,众生来去自在,显现圣严法师农禅道场的大乘宗风。
农禅寺大殿前有一池靜水,水中两池莲花稀疏地淌在水中无言静观,观过往僧人,观众生,观心,观色,观自在。正是告示中国佛学禅宗的精神可以在“农与禅”的境界中寻觅,依侍,寄怀;“景如心境,心如止水,空花佛事,水月道场”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