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大潮起珠江--回家路逍遥

标签:
青蛙小站深圳旅游时尚大潮起珠江 |
分类: 美丽中国 |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粤语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
商、周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港湾。祖辈世代移居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1842年7月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深圳与香港划境分治。1997年7月回归中国。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



深圳,在我早期的印象里,那是邻近香港与大陆对岸一水之隔的小渔村。据史料记载:深圳建墟于明未清初,“圳”在当地广东话的意思是田野间的水沟;这次随着南游的路程计划,见识了深圳大不可同日而言的新时代面貌,深圳城市范围内处处现代化高楼林立,令我惊觉深圳已经是一个高歌猛进国际化科技先进的大城市,三十年前上海首建的「上海宾馆」在高大上的俊男群中也就成了婀娜多姿的古典少妇。深圳,一个创新的城市规模,创新的建筑风貌,创新的运营思维,创新的发展空间,创新的“深圳速度”。
深圳,她是一座从上承自秦代的中原文化,后继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传承中华海湖渔村文化生态,向外拓展海洋文化的独特地理标帜。随着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建立起超时代新的生活,创造了一座新的城市精神和未来新的历史使命。
向深圳--致敬!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这是标语牌和匆忙骑自行车上班的人群。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的第一声春雷”。
深圳,四十年前以超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将已有1673年的城市史的深圳,验证了只用40年时光,将这座城市由一个渔村一夕变成超级大都会的魔法。
展览在深圳堿市展览馆举办,这个展览馆就是一座城市建筑的魔法馆,外部规划是一个变形的金钢侠,内部更是光影交错变化多端的魔幻空间。

展览以发展时光时序分为序厅,“敢为人先 勇立潮头(1978-1992)”,“增创优势
砥砺前行(1992-2012)”,“走在前列
当好窗口(2012-2018)”以及尾厅五个部分组成,全面、生动和立体地展现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广东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