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归宗·白鹿洞书院-美丽中国

标签:
青蛙小站旅游文化历史情感 |
分类: 美丽中国 |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白鹿洞书院》宋·朱熹
今年初始,天寒地未冻,我们在庐山归宗灿村有约。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第一书院”之誉,后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创始于唐,盛于宋,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至今历经战火洗礼改朝換代,后历朝历代重学兴邦又随之修缮完备如新,为莘莘学子为学千余年。

记得在2008年随着交大MBA谢伦教授领导同学,专程从上海乘巴士远道去白鹿洞书院的明伦堂书院讲堂上课,我们也真切的体验白鹿洞书院那宋时大理学家朱熹为学的大师風范。
《白鹿洞书院》承大学之名传世千年,诚以敬仰之心再游圣地也不虚此行。为了做一个完整的史实记彔,我还是依据文库详实记述如后:《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贞元(785—805)年间,洛阳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以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故人称之为“白鹿洞”。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南唐升元(940年)年间,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学堂,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理学宗师朱熹出任南康知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时,重建书院并亲自开堂讲学,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宁宗嘉定10年(1217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任南康知县,兴复书院,邀请李燔去白鹿洞;后郡守邀请李燔担任堂长,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时期,各地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比。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年)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



白鹿洞书院建筑格局坐北朝南,自唐朝建院起始,经过历代经营者视当时需要陆续增建书院场所,至今为前后陈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规范,其间屋舍庭院布局相当考究,目前主要建筑有:
*书院大门/门上高悬明正德年间李梦阳手书的“白鹿洞书院”横额。
*先贤书院/白鹿洞书院第一个院落为先贤书院。主要建筑有丹桂亭、碑廊、朱子祠、报功祠等。先贤书院门上悬有李时达手书“先贤书院”横匾。

*朱子祠/为先贤书院主要建筑之一;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南康知府张象文创建此祠专祀朱熹。祠中立朱熹自画像石刻,左有张象文《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有《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作为朱熹纪念馆。

*报功祠/原称先贤祠。曾先后祀李渤、周濂溪、程颐、程灏、张横渠、陈了前、陶靖节、刘西涧父子及其他有功于白鹿洞书院之诸先贤作为纪念馆。
*棂星门院/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二个院落。主要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和礼圣殿。棂星门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为南康知府何溶所建。棂星石坊是白鹿洞书院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礼圣门/原称先师庙门、大成门。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迁浙东提举嘱南康知军钱闻诗修建礼圣殿,明弘治十六年(1503)提学副使邵宝以颜体书“正学之门”。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宋徽宗又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者。礼圣殿是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殿正中有先师孔子行教立像,原为唐代吴道子摹绘。上悬清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

*白鹿书院/为进入书院大门的第三个院落。主要建筑有御书阁、明伦堂、鹿洞、思贤台等。白鹿书院门楼檐下花岗岩石额上由赵朴初题写“白鹿书院”四字。廊柱卜有西廊柱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廊柱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御书阁/又名圣经阁、圣旨楼。始建于南宋,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南康知府叶谦、知县毛德琦重修,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阁中先后藏有朱熹奏请宋高宗御赐《九经注疏》、《论语》、《孟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赐《十三经注疏》、《廿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集》等书。
*明伦堂/又名彝伦堂。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建;明伦堂原为书院讲堂,是白鹿洞书院中的重要场所。
*白鹿洞/白鹿洞书院最初没有洞,有人认为这是一件罕事。明嘉靖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刻湛若水《心性图说》于碑屏、《四勿总箴》于洞壁。吕棺撰《新辟白鹿洞记》。直到嘉靖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才置石鹿于洞中,井作《石鹿记》。
*思贤台/明嘉靖三十年(1551),江西巡按曹汴在白鹿洞上筑思贤亭,并作《思贤亭记》。思贤台依山而立,为全院的最高点。
史料记载:《此桥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当阳(现江西省九江市)石匠高手陈智福、陈智汪、陈智洪三兄弟,经过精心设计,用七道105块各重一吨、规格相同的花岗岩榫式结构相互扣锁而成,桥底刻有“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字样。终于在涧上架起了一座“石彩虹”,使这天堑变通途,出现了“百尺悬潭万道山,构思精巧,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几地轰雷撼王关”的神奇景象,显得既雄伟奇拔,又坚韧古朴,至今已愈
千余年,观音桥被后人赞为“缔构雄伟,神施鬼设,非人力所能为”之作。堪
称“江南第一古桥”,这座“石彩虹”就是名垂千古的三峡桥。
苏东坡曾有诗赞曰:

观音桥是佛教圣地,桥西有供仰观音菩萨的“慈航寺”,桥北有千年古刹“栖贤寺”,是庐山佛教的五大丛林之一。
前一篇:庐山归宗·猫眼瞄灿墟-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