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二十句,140字,古体诗:
瓷瓯瀹净羞琉璃, 石铛敲火然松屑。
明窗有客欲浇书, 文武火候先分别。
瓮中探取碧瑶瑛, 圆镜分光忽如裂。
莹徹不减玉壶冰, 纷零有似琼华缬。
驻春才入鱼眼起, 建城名品盘中列。
雷后雨前浑脆软, 小团又惜双鸾坼。
独有普洱號刚坚, 清标未足夸雀舌。
點成一碗金茎露, 品泉陆羽应惭拙。
寒香沃心欲虑蠲, 蜀笺端研几间设。
兴来走笔一哦诗, 韵叶冰霜倍清绝。
清高宗乾隆皇帝嗜茶,更爱普洱茶,又注重品水,他曾对陆羽茶圣的二十水品提出批评,在《荷露烹茶》诗的附言中他说道,
“水以轻为贵”,故“水以轻者为上”是他的品水理论。而这首“烹”普洱茶的水即是用“雪”来“烹”的,他认为,雪水轻于玉泉,在他的《坐千尺雪烹茶》一诗中他写道,
“……泉水终弗如雪水,从来天上洁且轻。高下品诚定乎此,惜未质之陆羽经。”泉水与雪水相较,乾隆认为雪水质最佳,因为它具备了“洁且轻”两大优点,所以他对陆羽二十水品中,将雪水放在第二十位,提出了质疑。根据乾隆“水以轻者为上”的原则来看,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雪水与荷露水应该放在诸泉之上,名列榜首,这可说是在品泉鉴水理论上的一大突破。笔者的这些解读可以作为理解乾隆帝烹普洱茶时,为什么要用“雪”来“烹”而称之《烹雪用前韵》题目的题解了,也更容易理解其“烹雪”全诗之意境矣。
乾隆帝这首诗写了当时晨饮用雪烹普洱茶的全过程,有对皇宫品茶环境、氛围、茶具、燃火、取瑛、观沸、烹煮、品赏、感受、评论、吟哦的生动描写,可说是一位品茶大师、鉴赏大师在论普洱茶道。
《烹雪用前韵》诗第一句是对茶具的描写,用瓷茶盅来作烹煮瀹茶的盛具,胜过那天然的各种有光宝石。宋朱熹《朱文公集》七《康王谷水簾诗》有“追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之句。
“瀹”为以汤煮物。第二句“石铛”中的“铛”属釜,炊具之温器,汉服虔《通俗文》称“鬴有足日铛”。
“然”字是燃烧的“燃”的本字,这句说燃松屑之火以沸炊温。第三句是说,明窗旁坐着来客想晨饮,
“浇书”即晨饮。宋代诗人苏东坡先生谓晨饮为“浇书”
(见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说郛九))。第四句是说烹茶时的氛围。第五句是说从陶制盛器瓮中取出石玉水晶似的美玉(雪块)。第六句是说,在甕中的雪形如圆镜一样,取出时破裂而“分光”了。第七句是说,玉色美石般的冰雪取出来不减莹徹之高洁。第八句说,零碎的雪块好像光华的美石彩结,
“缬”
(音xie),彩结。第九句是说,烹茶之汤沸已渐大的状态,俗以汤之未沸者为盲汤,初沸曰蟹眼,渐大曰鱼眼,唐代白居易《长庆集》六三《睡后茶兴忆扬同州诗》曰:
“沫下麴尘香,花沸鱼眼沸”。“麴”
(音qu)麦豆混合物。乾隆帝观察烹茶汤沸程度用“鱼眼起”,十分生动形象。第十句说,有名的茶品摆在盘中。第十一句是说春茶在清明节雷雨前后有着不同的脆软度。第十二句说,把凤凰神鸟似的小团茶分裂开来又觉可惜。
“小团”即普洱贡茶“团茶”中的一两五钱重团茶。
“双鸾”指凤凰之类的神鸟。
“坼” (音che)分裂开之意。
第十三句“独有普洱號刚坚”,是全诗的核心之句,乾隆帝品饮后称赞,独有普洱茶的色香味茶性独特,滑润、回甘、醇和,坚硬强劲而“號刚坚”。《荀子》(法行)中曰:
“坚刚而不屈义也”,乾隆帝借喻自己的性格也如此坚强不挠而“刚坚”。第十四句“清标未足夸雀舌”是说,俊逸的风采都未足以来夸这雀舌般美妙的嫩茶芽。“清标”指俊美洒脱不同凡俗之俊逸风采。第十五句“點成一椀金茎露”,这“點”字用得很灵妙,道出了烹茶如同石膏点豆腐般地要掌握好火候分寸,才能点成一椀(木椀)芳香的金茎甘露来。第十六句“品泉陸羽应惭拙”,此句是乾隆帝以雪烹普洱茶而得高品味的“水以轻者为上”的品水理论,笑说善于品泉的茶圣陆羽应感到惭愧笨拙不如自己。
第十七句中的“沃心”,在《书"说命》上曰:“啟乃心,沃朕心”,后指臣下向皇帝献谋建议为沃心。“蠲(音juan),免除之意。这一句是说,乾隆帝一边品茶一边在思考着如何采纳臣下的献谋建议,以显示蠲其大德,免除百姓的一些负担。第十八句中的“蜀笺”,指唐代以来著名的蜀地(今四川)所建笺纸。
“端研”即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的砚台上品。此句是说,供我吟诗赋句的蜀笺端砚已摆设在小桌子上了。
“几”
(音ji)小桌子。第十九句说,乾隆我品饮了雪烹普洱贡茶后,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吟哦着的这首诗。第二十句是说,这首诗押韵冰霜而倍感高洁,从而也显示出了乾隆帝自己如同普洱茶似的纯洁、清廉、公正、独特的高洁品格。
乾隆皇帝真是一位品茶大师,茶道大师。笔者通过对此诗的搜集、考证、解读、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乾隆皇帝品饮普洱茶是“烹”饮的,
“烹”即煮。这与唐南诏樊绰撰著《蛮书》中描述我们云南“银生城界诸山”思普区古代民族的饮茶方式一样,同“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的“烹”
(煮)一样嘛!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有“该焖些普洱茶喝”和“焖了一茶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之句,而这“焖”字,非同一般,
“焖”也是传统煮茶方法的一种,
“焖”是紧盖盖子,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所以“焖”和“烹”一样,都是煮,只是加盖不加盖的区分而已。这些很值得我们当今的普洱茶茶艺师、茶道师们注意研究其品饮普洱茶的传统方法,为的是保持传统品饮法,使之世代相传,让普洱茶“烹”得更香更有味吧!
原文作者黄桂枢,思茅市文物管理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荼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顾问,昆明市民族茶文化促进会顾问,(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