蟆颐仙观记游
蟆颐仙观,位于眉山城东的岷江(玻璃江)畔,因山形似蟆颐,故名,是一个清幽雅致的好去处。大概四年前的冬天,我曾携母亲同游。那是母亲第一次来,路上问我是不是可以烧香拜佛。我告诉母亲这里是道观,不是佛寺,叮嘱她注意礼节和称呼之类……结果一进门母亲就看见“观音菩萨”,反怪我多事(母亲不识字,也搞不明白“观音菩萨”咋会变成“慈航真人”)。
那次出游,印象最深的,除了风景和传说的优美、阳光的灿烂和历史人文的悠久,就是交通的不畅和生活的不便——诺大的蟆颐山、观,居然没有餐馆和购物点,只有卖茶水的,饿了又没带干粮,就只好“唱空城计”,或摘山间野果充饥(上次我和母亲就这样);到蟆颐观没开通公交,只有到乡镇(崇礼镇)的班车,我们打的去,转来无车可乘——任凭路边挥手,班车就是不停,我和母亲只好忍饥挨饿、步行回城!
这次偕父母同游,风景更深秀,环境更清幽,不仅依然不见餐饮店,甚至连露天茶园也不见了;遇见两个道长,一个在重瞳殿执事,一个在书房陪客、看手机,一名游客模样的年轻人在旁边独自品茶(书房隔壁门锁着,像是间琴室,只见墙上挂满了古琴之类),除此之外,没再见到有别的什么人……
交通也没有任何改善。送我们到蟆颐观的出租车司机不便转来接,但是说可以帮我们联系辆车过来;结果说叫他舅子开车来,但费用得翻番——理由是他从城里开车来!我问“你如果是从成都、从北京开车来,我是不是也得给路费?”回答说“是”,于是只好敬谢不敏!
这次出游蟆颐观,时值立夏,又恰逢母亲七十七周岁生日(阴历四月初十),因此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午夜便开始下雨,至凌晨方歇。吃过早饭,雨住风停,我们出门时已近十点。打车久不遇,于是赶公交,到泡菜城下,顺便逛了逛泡菜博物馆,二老很感兴趣,一路有说有笑。转蟆颐观时,特地去拜了南极仙翁,祈愿父母福寿康宁;而后山中遇雨,稍作逗留、休憩。闲谈中得知,本家二老祖蒲掌国曾在观中塑过金身;家父四十年前修岷江,却没有到过蟆颐观,这是第一次来……
出观时近中午,向门口一位农家婆婆打听“附近哪里可以吃饭”,被热情告知不远处正在举行枇杷采摘节,25元一个人可以随吃,还包豆花饭……于是欣然前往。对豆花的感觉不咋样,倒是老板大嫂很热情,向我们极力推荐她的“绿色有机”枇杷,且主动送上餐桌,让我们免费品尝,“随便吃!”她说——尽管她知道我们没有买票,只是来吃豆花饭的。饭后边吃枇杷,边思忖如何返程,一场大雨又不期而至!躲雨时接到侄女戴月电话,说是开车过来接我们……在遍尝了主人家的“绿色有机”枇杷之后,雨停了,侄女的车也到了;为了不虚此行,同时也感于老板大嫂的热情,于是花50元买了五斤枇杷,满载而归。
语村2017年5月6日记于三苏故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