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话绵州之九:刘备与富乐山
(2013-08-13 07:48:06)
标签:
刘备富乐山涪城会诗歌旅游 |
分类: 微博话绵州 |
□微博话绵州之九
刘备与富乐山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南接成渝,北连陕甘,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的美誉。说到绵阳就会说到富乐山;而说到富乐山,就回避不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叫刘备。本篇因之而命题。(注:照片点击日期链接可见)
【蜀汉兴亡在涪城】涪城(今绵阳)位居益州腹心,有“蜀道咽喉”、“剑门锁钥”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对蜀汉的兴亡具有关键的作用:刘备据涪定蜀,“蜀汉伊始”;蒋琬屯涪,“闭境安民”;姜维至涪降钟会,“蜀汉遂亡”……是故有“蜀汉兴亡在涪城”之说。
一、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间刘豫州
涪城会,天赐良机!刘备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酒后吐真言,一不小心就为富乐山命了名。
【绵阳富乐山】地处“剑门蜀道”南段,绵阳市区城东 二公里处,原名东山,又称旗山。据宋《方舆胜览》记载: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冬,昭烈入蜀,刘璋延至此山,望蜀之全胜,饮酒乐甚,刘备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山因之得名“富乐山”。
【关于涪城会】《三国志·蜀书》载: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领兵四千(《三国演义》中说是五千)迎刘备入蜀,欲使北击汉中张鲁。刘备很高兴,率步卒精兵数万从荆州出发溯长江而上,经巴郡再上溯入嘉陵江、涪江至涪县。刘璋率步骑3万北出成都到涪城东山(现富乐山)迎接刘备,一时“车乘帐幔、精光跃日”,摆了个大场面,并设大宴款待;“欢宴百日”后,于端午节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送刘备上前线为其效力,史称“涪城会”——《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对此有生动的描述(http://url.cn/HaBKxm)川剧亦有此本。
【关于涪城会的背景】
这里有个背景需要交代。这就是:早在涪城会四年之前的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就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感其诚意,献之以《隆中对》,向刘备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刘备言听计从,奉为行动纲领。因此,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入蜀,是有“备”而来!
因此,涪城会时,刘备“望蜀之全胜,饮酒乐甚”——想到不久的将来,这些富庶繁华之地将为自己所有,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与激动,酒后吐了真言,“富哉!今日之乐乎!”——今儿个真是太高兴了,啊啊啊!从此,绵阳就落下个“富乐之乡”的美誉。
余曾以“富乐”为题,写过一首儿歌,叫做《富乐歌》。其词云:
富乐山中富乐多,富乐江水波连波;
富乐城居富乐地,富乐人唱富乐歌。
富乐山下我的家~2013-08-10 09:45:20
【关于刘备率军入蜀人数考】
据《三国志》称:“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具体人数不详,有说五万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刘备率马步五万入川至涪”),也有说四万的(有人根据《三国志·吴书》“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推断刘备入川带了四万人。因为:按“每人日五升”计算,四万人百日耗粮恰好二十万斛)。
同样据《三国志》“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由此可见,刘备“将步卒数万”当在三万以下,似较为准确。
而照《三国志,蜀志·刘备传》的说法:当刘备举兵袭击刘璋之际,刘璋手下的益州从事郑度曾认为:“左将军(刘备)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资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擒耳。”若以此观之,刘备所带之兵,实际上并不多,有两万就不错了。
因此,《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称刘备入蜀时“带了两万精兵”,是比较准确的。
【关于涪城会馆】位于富乐堂内,为一四合院建筑群,系富乐堂主体建筑,1990年为纪念刘备与刘璋涪城相会而修建,其前身为富乐寺。正殿内置刘璋与刘备当年在涪城富乐山欢会宴饮玻璃钢群雕一组,人物20尊,每尊如真人大小,刘备、刘璋及各自部下人物造型表情各异,栩栩如生。
【涪城会雕塑】二刘居中,两旁则是双方的文臣武将。其中,刘备一方有大将黄忠、魏延、谋士庞统;刘璋一方有大将张任、刘贵、谋士法正,他们各怀心事:刘备盘算着怎样入主益州,并以此为根据地,三分天下最后一统中原;刘璋则热切期待着刘备能真心帮他抵御外敌,保住益州;庞统、法正则希望把这次宴会搞成“鸿门宴”,计杀刘璋;张任、刘贵则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时刻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富乐山富乐堂】为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群,山门上方为乐楼(万年台,一座面向大殿的仿古大戏台),正面正殿为高大宽敞的五开间,殿内为再现刘备与刘璋涪城会盛况的大型雕塑群;两侧均为两层楼的厅房,并同走廊连接构成合院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2 234平方米,红墙黄瓦,肃穆庄严,显示了皇家殿堂的气派。
二、顽石著文墨,佳话传千秋
因为三国故事,富乐山吸引了历朝历代不少的文人墨客登临怀古……景区内文人题咏咸集,素有“书法宝库”之称。
【富乐山怀古】古人题咏富乐山的诗作,据不完全统计,有60多首。其中,给我印象最深者,为明代高第之《富乐山怀古》:
君不见夫富乐山,汉皇曾驻山之间。
自矜奇算得西土,气吞吴魏羞偏安。
胡为出兵意不返,永安宫里云光惨。
帐下方思李意期,又看星陨祁山坂。
咄嗟天道信难谌,成败谁云尽属人?
四顾青山还自媚,可怜还是已成尘。
岩边黄叶纷纷落,尊中绿酒频频酌。
索居不用叹穷愁,得意何须夸富乐。
游仙何时归故丘,石洞雷溪暂尔留。
相期海上求灵药,人事浮华焉用谋。
此处提到了蜀中八仙之一的李意期,以及雷溪、桃源洞、冷源洞等名胜景点。后面将设专文,谈游仙李意期的传说故事。
【关于巨型浮雕《涪城会》】位于绵州碑林石壁。它宽26米,高4米,用大约百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雕凿而成。它采用的是汉代画像砖风格,形式端庄古朴。画面内容分为三部分:右边是刘备率军入川,浩荡千军纪律严明和百姓拥戴的情景;左边一幅图案是描述当时西蜀的社会情况,山川秀丽,蜀锦生辉,不愧为天府之国;中间这一部分着重描绘刘璋刘备相会在富乐山的情景。
【关于绵州碑林】富乐山碑林有两处,一处在富乐堂,叫“十丈长碑”;一处在人和苑下方,叫“绵州碑林”:占地9 330平方米,依山就势利用摩崖建成,长1 000余米共收集国内名家书画、美术作品300余件,镶嵌书法碑石106块,其中有启功、吴作人、尹瘦石、欧阳中石、常书鸿、张爱萍等我国书法名家作品,故弥足珍贵。http://url.cn/GEc6i1摩崖正面就是黑色大理石大型高浮雕《涪城会》,由著名雕塑家郭其祥雕塑。
题富乐山碑林(二首)
初到绵阳的那一年初冬——1991年11月14日,余第一次上富乐山,就对山中之碑文题刻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为此作过两首诗。
其 一
山水花林秀,楼台亭阁幽。
顽石著文墨,佳话传千秋。
其 二
衷情无所寄,青山收藏之。
此中多留连,面壁起相思。
【富乐山摩崖石刻题记】分布在富乐堂山谷两边崖壁和山前、溪谷崖壁。景区内历代文人题咏咸集,年号有“绍圣”、“绍熙”、“乾道”等,故富乐山素有“书法宝库”之称。但因时久风化严重,部分字迹漫灭,部分被采石破坏,明代郡人金皋赞颂的“绵州城东富乐堂,如云大碑十丈长”的壮观景象已不复存在。今存有宋代陆游、冉木等词作21首,明代金皋、高第等诗作12首,清代李调元、何人鹤,民国黄炎培等诗作十余首摩崖题刻。崖壁西头有宋绍定庚寅年(绍定三年,即1230年)晦父题名、宜仲书写的“碧云崖”3字,字大0.33米见方,笔墨较为酣畅。1936年题刻黄炎培的七言绝句摩崖题刻长1米,宽0.8米。其左有驻绵阳的第十三区行政督察区专员鲜于英为黄诗作序的隶书题刻一方。相邻处崖壁有县人刘永恩题写清末进士、州人陈辛湄所著《忆芙蓉溪六章》七绝6首。书体为隶书,笔墨酣畅。崖壁中段有小块题记4处,一处为“绍定庚寅季春”。
富乐堂怀古
富乐山寺已不在,崖上石刻费疑猜;
悠悠岁月难记省,阵阵荷香扑面来。
富乐山以高、广、秀、雅著称,被誉为“绵州第一山”。景区融“三国”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又不失江南山水园林的清秀典雅。
【富乐山风景区】1987年由绵阳市建委主持动工复建。现已营造出汉皇园、豫州园、绵州碑林、富乐阁、富乐园、富乐堂涪城会馆、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镜湖、碧云岩等十大景观区近百处景点和桃园、梅花岭、梨园、月季园、海棠园、竹海、桂花园、松柏林、樱花路、盆景园等十大观赏植物园。桃源洞目前尚未开放,这里来赏赏富乐山花~
【富乐山富乐园】即富乐山南大门或后大门。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有牌楼、塔亭仿汉阙、金鱼轩、鱼池、水榭、步云轩等景点,建筑面积736平方米。正门梯步上镌有长5米、宽2.2米的大型龙凤呈祥深浮雕。景区内植有碧桃3 000余株,春日桃花盛开,灿若云霞,为赏春最佳去处。
富乐山忠义园&竹海~2013-08-11 14:22:58
富乐山春游赏花(二首)
(一)
富乐山花红烂漫,游人如织笑语欢;
春风有信佳期至,刘郎何日归故园。
(二)
千古绵州称涪城,朝朝暮暮迎嘉宾;
山从刘后夸富乐,桃自今春更怡人。
2013年3月3日 21:59
【富乐山豫州园】以宋代唐庚的诗句“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间刘豫州”命名。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有荷花厅、知鱼亭、烟霞楼、昭烈祠、翠竹园、桃园、扇面亭、玉泉飞瀑、茶楼等仿古建筑,建筑面积2 063.8平方米。园内楼台亭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1992年,著名华人韩素英女士曾来这里参观,盛赞 “这里是让人心醉的园子”,并即兴挥毫留言,称:“它所体现的传统美,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心心相契的焦点。”
过豫州园
豫州园也是我最喜欢的富乐山园林之一。我多次游览或路过并拍照无数!今年7月1日,过豫州园,还写过一首小诗发微博。其词曰 :
竹径悠悠带雨痕,湖水清清映朱亭。
世外桃源知何处,此间山水最多情。
http://t.qq.com/p/t/286334048396035
【富乐山汉皇园 】“君不见乎富乐山,汉皇曾住此山间”。顾名思义,汉皇园,是为纪念刘备所命的名。占地面积5.33万平方米,有廊榭、石舫、水池、瀑布、汉白玉琴女圆雕、山石等景点。景区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还可俯瞰山下的市井和江流,风景殊胜。
我初来绵时,那位端庄娴淑的汉装美女就在那里照水抚琴……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如故,而我,也已鬓发染霜也,呜呼!三八节前夕的一个傍晚,独自路过,有感而发,为她写了首小诗。其词曰:
夕照花林光闪闪,落红满地孰人怜?
空山鸟语未解意,独抱琵琶信手弹。
http://t.qq.com/p/t/272370068239258
【富乐山冷源洞】传说为刘备当年避暑之地。洞门由一根方形石柱支撑,洞大如室,深5米、宽4米,高两米余,洞顶盖有磐石一方。上有北宋“宣和元年乙亥二月三日前主持德节开此岩记”题记。洞门上方有民国年间县人尹辛如隶书“冷源洞”题刻。洞内四壁及洞顶题刻大部漫灭不可读。冷源洞有帝王之气,洞顶山崖盘郁,如一条巨龙盘卧,向洞左伸出一龙头,右崖如一只白虎蹲伏,均系天然形成,形象逼真。观者无不慨叹造化之万能。
冷源洞内有一眼清泉,自岩壁汩汩而出,无论天干水旱,从不间断,颇为神奇!饮之清凉甘冽,沁人心脾——据说有祛病解渴之功效!7月27日同学会时,我劝同学们尝尝,她们多舀来洗手,只有我喝了大半碗。
题冷源洞
茂林修竹映苍苔,小桥流水碧荷开;
冷源洞里传故事,千古刘郎安在哉。
【富乐山玄德湖】原名方塘,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湖面遍植莲荷,夏日湖内红莲、白莲斗艳争妍,令人赏心悦目。方塘历史悠久,明代郡人金皋《重游冷源洞》诗中有“方塘引水秋容净,野竹翻阶日影移”句。湖区环境清幽,有楼、台、廊、湖心岛、曲桥、拱桥、瀑布等景观,相传玄德湖为当年刘备垂钓、放生之所,现有抱膝石、二刘树等遗迹可寻。
玄德湖畔闻溪声有感
暴雨绵连久未休,灾情频报同猛兽;
富乐山上松竹茂,玄德湖畔涧水流。
【富乐山明镜湖】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水面7 240平方米。以湖水清澈、亮如明镜得名。湖周围有碧云亭、古乐厅、碑廊、花架廊、八角亭,湖中有明镜亭、瑞气亭、矫鹤亭、双石拱桥等仿古建筑。桥柱上立有圆雕石狮,桥栏板上镌刻三国故事深浮雕。湖中遍植莲荷,为夏季赏荷最佳去处。余今年在此赏荷三五次矣,每次都觉得很美!于是拍照若干,看图作诗数首。详见http://url.cn/I6BoFT
其 一
杳杳青山影重重,幽幽荷塘淡淡风;
雨洗铅华自本色,高洁品行几人同!
其 二
暴雨摧花蕊,山洪侵池塘;
莲荷不改色,千古发幽香。
其 三
桃花开后荷花开,谦谦君子结队来;
取景休夸颜色好,出手只把人来拍。
【注】风景因人而存在,为人所欣赏——美人如花,有人的风景,才是最美的!
其 四
青山雨后色更青,几处幽花照眼明;
幸有我来相为伴,触手芳姿自可人。
【富乐山富乐阁】纪念性建筑,创年无考,清州人孙崧生《富乐山怀古》诗云:“……当年昭烈定巴西,六龙亲幸芙蓉溪。避暑偶留一戏语,千秋佳话悬崖题。从此青山名富乐,后世因之建楼阁……”1990年复建,占地面积6 855平方米。阁8面、5层,通高53.8米,建筑面积4 246平方米。原阁内陈列有120组《三国演义》故事群雕,人物多达700余人,再现了三国时一幕幕英雄割据、刀光剑影历史。富乐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层台叠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登阁顶可远眺涪江,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光,找到王勃登临滕王阁的感觉。
【富乐山菊展】秋天的富乐山,观菊展是一大盛事!当其时也,秋高气爽,众菊盛开,雪白的、金黄的、火红的、暗紫的、墨绿的、浅黑的,以及白中泛绿、红中带紫、紫得发黑的……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真是美不胜收!惹得游人如织、拍客无数,或扶老携幼,或成双成对,或花前留影,或树下小憩,构成一道绝妙的风景!赏菊的最佳地点,就是富乐阁——人和苑及其下面的大草坪:既可脚踏实地与花亲近,亦可登楼望远极目骋怀,其中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咏菊诗二首
不畏冰霜狂, 何惧流俗伤。
傲然风骨在, 留取晚节香。
(二)
玉洁又冰清, 飘逸众口称。
世人皆似我, 何须著奇文。
咏菊诗外二首
余所作菊诗,凡四首,皆缘于富乐山赏菊之感受——至今念及与富乐山菊之遭遇情景,仍历历在目!
(一)
秋风卷叶过园林,地野天寒少客行。
独立西风无人问,东篱花影照水晴。
(二)
沐雨经霜不染尘,幽居南山有芳邻。
冷落不见故人来,独立西风向黄昏。
谈古论今
题记:2001年5月,父亲从眉山老家来绵带孙子,科技城的风采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有35年党龄的老父亲欣然命笔,写下古风六首,送我征询意见。我删简之、补充之而成八首,以贺建党80周年也。今选二首与富乐山有关的与大家分享。
(一)
富乐山中人欢笑,芙蓉溪畔焕新貌。
李杜诗篇传千古,人民生活步步高。
(二)
富乐堂里群英会,定国安邦显神威。
千秋功过任评说,滚滚三江东逝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