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隶书”笔法深度剖析——《曹全碑》临写实录图解

(2018-01-10 19:20:20)
分类: 书法字帖

隶书(今隶)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解析

我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古人法帖开始的。但是,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大多数初学者忽略“读帖”环节,翻开字帖“照猫画虎”,始终不得其“法”,久而久之染上了“描、画”的习气,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先“读帖”,深入揣摩古人的用笔要领,从一点一画学起,待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掌握之后,再集画成字,这种方法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临帖,第一是要把帖中的每一个字拆开,琢磨字中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其次才是观察字的结构。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颠倒。也就是说:初学者先要掌握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然后再去调整字体结构。如果把注意力先放在字体结构上,就会忽略笔画的书写要领,而永远不得其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譬如:我们要仿造一台机器,那么,首先要把这部机器拆开,卸下每一个零件,然后把每个零件按原样的精度加工好,再组装起来,这样就成功了。如果零件加工不好,即使组装上也是废品。临帖就是仿造的过程,所以先把字拆开来看,看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待掌握了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后,再集画成字。

隶书,是书法家的必修课,它的笔法对楷书、行书、草书的创作会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学好隶书尤为重要。

隶书又称佐书,它是由小篆递变而来的一种书体。经过春秋、战国、秦朝,到汉朝已经成熟。西汉时期,小篆、隶书并用,但小篆逐渐衰落,而隶书逐渐兴起。到了东汉时期,隶书成为了官方文字。当时,碑刻盛行,碑文多以隶书书写,于是,“汉碑”便成了后人对隶书的代称。为了把秦时期的隶书和两汉时期的隶书区别开来,后人又称秦朝的隶书为“秦隶”或“古隶”;把汉朝的隶书称为“汉隶”或“今隶”。

今隶(汉隶),把篆书中的弧画拉直缩短,并打破了篆书对称的字体结构,还增加了撇、捺、折、钩、提等笔画。定型后的隶书,形成了横、竖、撇、捺、折、点、钩、提等八种基本笔画,为后来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的形体特征,为扁方形,高和宽的比例大约在三比五左右。个别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字,会打破正常的高与宽的比例关系。

http://p1.pstatp.com/large/7f90002f1fe54c8978d

本节以汉代《曹全碑》为范本,详细解析隶书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钩、提等八类笔画的书写要领。

1.横画( 两种)

从左向右书写的横势笔画。横画有两种:一是平横 ;另一种是带有波磔(zhé)的波横。平横画,笔画两端都是藏锋;波横画,左端藏锋,末端露锋。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1fd054ba4d1

(1)平横 是两端藏锋的平直笔画。书写要领: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与其他笔画搭接时,搭接一端可省略逆锋起笔或回锋收笔的动作。

http://p3.pstatp.com/large/7fd0002f35c0f03c5f1

http://p3.pstatp.com/large/7fc0002f2da0c98ff63

(2)波横 带有波磔(zhé)的,末端露锋的横势笔画。书写要领:逆锋向左下方起笔,然后向右上方回转、偏锋行笔、驻笔下沉,最后侧锋向右上方空中出锋收笔完成。此画,要有一波三磔的动感。波横,在每一个字中只能使用一次,切忌出现两个或更多的波横(见图25)。

http://p3.pstatp.com/large/7fc0002f2d96067ac7e

http://p3.pstatp.com/large/7fd0002f35f10105cea

2.竖画(一种)

从上往下书写的下垂笔画。书写要领:向上方逆锋起笔,回转后,中锋行笔,下端回锋收笔。行笔时,用力要均匀。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1fbe58e23b7

http://p1.pstatp.com/large/7fd0002f35dea3db4e6

3.撇画(两种)

一种是斜撇,另一种是竖弯撇。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a50174d62a

(1)斜撇 是从右上方向左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书写要领:逆锋起笔,回转后,由中锋经偏锋,逐渐向侧锋过渡,以侧锋向左横势行笔,终端回锋收笔完成。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a7fbc0050e

http://p1.pstatp.com/large/7fd0002fc3749eb126e

(2)竖弯撇 是竖势转斜势的撇画。书写要领:先写一段竖,然后就势偏锋向左横斜势弯转,终端回锋收笔完成。

http://p3.pstatp.com/large/7fc0002fb7c140dfdc7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a935085554

4.捺画(两种)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有斜捺和竖折捺两种。捺画,有倾斜角度和波磔的小弧度弯曲变化;此画上端藏锋,末端露锋。

(1)斜捺 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书写要领:顺锋起笔,中锋行笔,驻笔转偏锋横势运行,末端向右上方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注意观察下面字中的斜捺笔画。

http://p1.pstatp.com/large/7fa0002faa695a45345

http://p1.pstatp.com/large/7fa0002faacc7d3d3e5

(2)竖折捺 是由竖向横势转折的捺画。书写要领:先写一段竖,然后转折向右行笔,转折后呈捺画形态,末端出锋收笔完成。

注意观察下面字中的竖折捺笔画。

http://p3.pstatp.com/large/7da000780dd2b8e7bcb

http://p1.pstatp.com/large/7fa0002faa89d45ebf2

5.折画(两种

由横或竖转向竖或横的方折笔画。折画有横折、竖折两种。

http://p3.pstatp.com/large/7fb0002fb1008d5c2a6

(1)横折 是由横转向竖的方折笔画。先写横,然后就势侧锋向下转折。

http://p3.pstatp.com/large/7f90002faaaee2d8543

http://p3.pstatp.com/large/7fd0002fc380367e9aa

(2)竖折 是由竖转向横的方折笔画。先写竖,然后转向横,末端回锋收笔完成。前端或末端与其他笔画相连接时,可省略逆锋起笔或回锋收笔动作。

注意观察下面字中的竖折笔画。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aae9da12f1

http://p1.pstatp.com/large/7fd0002fc3917337494

6.点画(四种)

不同方向的点状小笔画,根据它的方向变化可分为:横点、竖点、撇点、捺点四种。 “点”画虽小,但是,它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不可缺失,只是缩短了行笔过程。

http://p1.pstatp.com/large/7fa0002faab367de0c3

(1)横点 呈横势的点状笔画。其书写要领与横画相同,只是短小而已。

http://p3.pstatp.com/large/7fc0002fb7fadd1e4a6

http://p1.pstatp.com/large/7fb0002fb111c69dc58

(2)竖点 竖势的点状笔画。它是竖画的缩短,书写要领与竖画相同,也要有起笔、行笔和回锋收笔的动作,只是比竖画缩短了行笔过程。

http://p3.pstatp.com/large/7fb0002fb12f03812da

http://p9.pstatp.com/large/7fa0002faad8311b6cd

(3)撇点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书写的点状笔画。书写要领:横切起笔,侧锋行笔,末端向右下方空中顺势掠出完成。

http://p1.pstatp.com/large/7fb0002fb1317a21b47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aef61621b7

(4)捺点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书写的点状笔画。书写要领:向上逆锋起笔,然后回转向右下方运行,末端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http://p1.pstatp.com/large/7fc0002fb802c45ecc8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afee801623

7.钩画(一种)

在竖的下端向左侧踢出的钩状笔画。书写要领: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出钩处稍拉长变细,然后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这种钩画,在隶书中还未成熟,处于雏形阶段,因此,出现较少。当隶书演变成楷书后,钩画才正式成熟定型,成熟后的钩画,在楷书中有十余种之多。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b0e6c9c95e

http://p3.pstatp.com/large/7fc0002fb8144554b52

8.提画(一种)

从左下方起笔,向右上方挑起的斜势笔画。书写要领:顺锋下切起笔,回转向右上方偏锋行笔,运行过程中逐渐提笔 ,末端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http://p3.pstatp.com/large/7da000780dec0fb0318

http://p1.pstatp.com/large/7fd0002fc3a34785874

隶书的大多数笔画,基本沿用了篆书中锋行笔的方法。但是,在横、撇、捺、折、提等笔画的书写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偏锋和侧锋,这是对篆书的重大改革。在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偏锋、侧锋的混合运用,会产生别样的效果。

9.各种笔画练习(上行是《曹全碑》选字,下行是作者对临之作)

(1)横、竖笔画书写练习

http://p1.pstatp.com/large/7f90002faabff6c2dbb

http://p1.pstatp.com/large/7fb0002fb1423eea469

http://p3.pstatp.com/large/7da000780df8e37e5a6

(2)撇、捺笔画书写练习

http://p1.pstatp.com/large/7fa0002fab1d8f2245a

http://p3.pstatp.com/large/7f90002faac618fa628

http://p3.pstatp.com/large/7f90002faad32c80be7

(3)点 、折、钩笔画练习

http://p1.pstatp.com/large/7fc0002fb8285738183

http://p3.pstatp.com/large/7fb0002fb15fa1a4b56

http://p1.pstatp.com/large/7f90002faae3234d7cb

(4)各种笔画综合练习

http://p1.pstatp.com/large/7da000780e229034916

http://p9.pstatp.com/large/7da000780e1b49f147c

http://p3.pstatp.com/large/7fd0002fc3c66aa99f1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b218f5e141

http://p3.pstatp.com/large/7fb0002fb162ef96de7

http://p3.pstatp.com/large/7da000780e31e230c1f

在临帖之前,要熟读字帖然后动笔。读帖时,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判断,努力揣摩、还原墨迹原貌;要注意观察碑帖中因石碑残损脱落而产生的白色痕迹,这些痕迹往往和笔画混淆。如若在笔画中有脱落的痕迹,会使笔画变形。还有一些较细的笔画,在拓印过程中会丢失,这些问题要引起注意,以免产生对原帖的误解。

http://p3.pstatp.com/large/7fa0002fab30cbeece0

http://p3.pstatp.com/large/7da000780e482025a6f

本节可参照《中国书法通解讲义》第六讲第二节拓展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