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陈奕禧书法欣赏

(2016-05-27 21:20:16)
标签:

清代陈奕禧

书法

分类: 书法欣赏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行书诗卷》。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感恩诗十二首》手卷  
 
    《感恩诗十二首》手卷,水墨绢本,1704年作,2004年3月27日至6月6日曾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上展出,并著录于《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一书(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出版)。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致舜徒二札》


    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葑叟。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南安知府,曾编纂郡志,翌年卒于任上。他大字沉着浑融,无轻佻之态,小字稳健而柔美。他于秦汉唐宋以来文字收弆尤富,皆为题跋辨证,著有《隐绿轩题跋》、《金石文录》。他将收藏的名迹摹勒上石而成《予宁堂法帖》;雍正十一年(1733),敕命将其书勒石,成《梦墨楼帖》十卷。此二札,前札内容为向朋友叙家常,如“各事用银如流水,来处少,去处多”,直白自然;后札是朋友间往来相约,从“老弟仍于草榻一宿,未始不可也”一句,可见两人交情非浅。二札书法清劲缠绵,柔中亦时见刚折。和前数人书法比,虽显文弱,但亦含清气,非庸俗之流所能到。
    陈弈禧以诗歌和书法著称于世,尤以书法最为知名。晏棣《国朝书画名家考略》载:“香泉,海宁望族,其家簪笏满床,香泉独以诗歌书法著名当世。其书专法晋人,所藏秦汉唐宋以来金石文字皆为题跋辩证,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康熙庚辰以户部郎中分司大通,一日东宫舟行往通州,特召之登舟,命书绢素,且示以睿制盛京诸诗,后召至大内南书房赐御书。”

  陈奕禧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被并称为康熙年间书坛四大家。康熙本人喜爱书法,曾以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极为推崇董其昌的书风,朝中仿学董其昌书风的大臣多受到宠爱和重用,加之康熙帝为各地的题写示范,其时朝中的书风以董为主,出现了一批崇董、法董的书家。这对于当时素有“海内第一望族”的海宁盐官陈家子弟的书法取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在陈奕禧之前的陈之遴 “书近董其昌”,略早于陈奕禧的陈元龙“工楷书,法赵董”,比陈奕禧小30岁的书家陈邦彦“行草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能乱真。”

  陈弈禧精于小楷,以行草书著称于世,善于作大幅立轴。陈奕禧虽然也受家风和时风影响,但在其内心有着反董的思想。从其《行书临各家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11》,文物出版社,1994,第103页)看,他在后期努力学习晋唐、宋人,以期达到更高的境地。而他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很明显地沿用了明代以来至清初的习惯,即并不作严格的实临,因此对于古人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可能肤浅,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代表陈奕禧书法高度的是其草书艺术,这是明代草书书风发展的延续,但是这种对于性灵抒发的书法形式在清廷的文化政策下消退,陈奕禧算是余响中的重要一位。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书法 册页 (四开选二) 墨笔纸本(1707年作)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书法 册页(十五开,1707年作)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楷书 册页 (四十开)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书法 扇面 水墨纸本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行书 镜心 水墨绢本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行书 扇面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行书 四屏 水墨绢本

 

清代陈奕禧其人其书
    陈奕禧 行书七言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