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

(2007-08-26 17:50:08)
标签:

文学/原创

侦探

推理

分类: 读书时间
早上起来终于读完了混凝土里的金发女郎。看这本书首先是因为一个特别的朋友送我的礼物;其次是因为它的包装,看着就很像一本与众不同的读物;以及包装上的一句话:我也有一颗黑暗的心吗?我想,大抵可以当作社科或心理学类的读物来读吧。
 
其实我是不怎么看侦探推理的小说的。因为对于我来说,这类小说也就比猜国产电视剧和电影情节和结局的难度稍微大一点点罢了。比如这本书,读了第一章第一页,就知道这是一个警探侦破连环杀手案的故事。作者故意增加了对警探的庭审及家庭问题的描述,试图引开读者的注意力。可惜我潜意识抗拒这种诱导式的读书方法。任务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凶手无非是3类人:警探及其朋友,杀手及其朋友,对这件事情感兴趣的第三方人。那么如何来确定凶手呢?首先,不可能是杀手的朋友。这样的故事不值得写一本书。其次,可能是警察。但一开始的线索就表明,有可能是警察,作者明明要你这么想,那么也就肯定不是警察了。尤其是读到警探开始安排调查自己人,越说越像的时候,我确定,这是个圈套。因为……嗯,书才读了一半,这样就找到凶手下半本就不用写了。
 
那么,凶手必定是第三类人。我们来分析下,这一类人就只有两个角色了:心理学教授洛克,还有就是记者布雷默。OK,作者一路苦心经营,想让我们去跟随他一起怀疑警探的警察同伴们,去思考他们,去调查他们,当读到作者开始怀疑洛克教授,我就锁定了答案。从没有被怀疑过的那个人,必定是凶手。因为作者想隐藏,想给读者suprise.本想看看作者如何与这个凶手纠缠,谁知道作者让警探直接找到了凶手,用怀疑推理来的证据诱骗凶手自己说出实情并录音,然后拘捕,然后有人举报得到证据……只能说结尾过于仓促和苍白了。本来两个智力相当的猫和老鼠的游戏,往往在明了对方身份的时候应该开始精彩,哪知道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合上书,来看看脑海里留下了那些东西。开始警探通过一个妓女的举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开枪打死了一个嫌犯,结果这个嫌犯刚好就是连环杀人案的主犯。运气也太好了吧……还是越狱,反恐24季精彩些……
 
恩,思考下除了主线故事之外的东西吧。现在慢慢养成了这个毛病,故意忽略人家要讲的东西,专门去研究和关注配角。真是BT啊。想想封面上讲的,你有一颗黑暗的心吗?这句话。唯一值得思考的就是洛克教授对于犯罪心理的分析。从他的学说来看,每个人的心理都是环境造成。难不成任何人处于那个环境都会做出同样的事?也许心理学只是在时候给出一个貌似合理解释的学科吧。每个人都有黑暗的一面,如何控制自己黑暗的一面?没有做出任何探讨。
 
这本书的内容正如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一样:前几章在阳朔西街的二楼的茶座,一边喝着冰玫瑰蜂蜜茶,一边构思这本书的思路;中间大部分在火车上消磨时光;最后结局确是一个人在床上读完的。巧合无处不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