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你去做心理咨询——2012年12月刊

(2013-08-13 14:45:59)
标签:

健康

分类: 心理专家谈心理&精神卫生

如果你去做心理咨询

马志国

如果你去心理咨询,就是享有了高品味的现代生活。有些朋友误以为去做心理咨询似乎是干一件丢人的事,总是偷偷摸摸。比如,有的朋友信封上不写回邮地址,信中又不作说明,结果让人没法回信;有的朋友反复强调回信的信封上不要写“心理咨询”字样;有的朋友刚刚预约好,却因为其他的顾虑不肯来访;还有的朋友以为去心理咨询就是得了精神病,很怕人知道。其实,做心理咨询并不代表患上了精神病、心理疾病。人总难免感冒发烧,难免打针吃药。同样,人的心理也难免感冒发烧,也就难免要做心理咨询。在发达国家,年轻人约会,迟到的一方最好的说词往往是:我刚刚去看了心理医生。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拥享心理咨询应该是现代人一种睿智的选择,是一种高品味的现代生活。

 如果你去心理咨询,关键在于寻求自救之路。一位求询者给我写来长长的一封求询信,我回信提出了分析和建议。然而,我的信刚刚发出,又连续收到了她的好几封来信,一点也不顾我的分析和建议,没有拿出一点实际的行动,只是一个劲儿地诉说。就是这样,常有朋友没完没了地写信、打电话、来访,而不肯发挥自己的主观积极性,没有一点改变自我的愿望,只是表现出对心理咨询师的强烈依赖。遇到这种情况我只好直言: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唤起求询者自助自救的意识和行动。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救自己。因为人的心灵有一种天然的自救潜能,而且人的心灵最需要的实际上是自我救助。心理咨询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帮助当事人自救。

 如果你去心理咨询,就要准备付出长期的努力。常常有求询者总是企望一次会话或一封来信就解决问题,这样也是不切实际的。一次,一位母亲陪同20岁的女儿前来求询。第一次咨询会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约定了再次咨询会话的时间,以便巩固效果。可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了她们母女的音讯。每每遇到这样的个案,我的牵挂与担忧只能变成无奈的遗憾了。其实,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不是一个晚上形成的,当然也就不可能一个早上就彻底化解或消除。所以,解决心理问题,需要多次的咨询会话,需要求询者与心理咨询师长期的合作和努力。

 如果你去心理咨询,最好实话实说直奔主题。有一回,一位朋友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说他感到生活没有了希望,心情很是痛苦。随后就赶紧问我该怎么办。我解释说,如同你只说头疼而不谈具体的病情大夫没法下药一样,不弄清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是难于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帮助的,治疗心病更得“对症下药”。请你讲讲对你影响较大的生活故事好吗?我刚说到这里,那边已经挂断了电话,把一个遗憾留给我。还有的朋友开始总要绕一个大圈子,让心理咨询师一头雾水。于是,有的得沟通很长时间,有的得再次写信。这自然有可以理解的一面。许多心理障碍往往是一些事件压抑在心,积郁成疾,形成心病。时日一久,当事人或许就将这些事情压抑到了潜意识之中,不愿回忆。但治疗疾病只有找到致病根源,才能根治。如果拐弯抹角绕圈子,不仅耽误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遇到的是缺乏经验的咨询师,还会导致误诊,岂不更坏事?所以,还是实话实说直奔主题才好。

 如果你去心理咨询,不必有多余的顾虑。有求询的朋友不敢用真实姓名,其实这都是多虑。心理咨询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保密性。至于发表的案例,遵照心理咨询的准则,都会隐去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住址等有关背景资料,而且内容也是经过典型化的,好比小说。所以,大家对此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当然,选择你信得过的心理咨询师,如同选择信得过的医生一样,也是你的权利。

 如果你去心理咨询,要知道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常常有些朋友把医疗问题、法律问题、就业问题、经济问题等所有困扰、疑难、隐秘的问题,都寄希望于心理咨询。比如,有些年轻的朋友明明是躯体疾病或身体发育问题,却出于种种原因不肯就医而写信求询。这自然可以理解,但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咨询师手里哪可能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呢?心理咨询通常有通信咨询、电话咨询、当面咨询。就效果说,各有其局限性,有些问题单靠通信咨询是根本不管用的。所以不该对一封求询信抱太大太多的指望。再有,好比走路摔倒了是没有办法不疼痛的,有些心理阵痛是心灵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承受。

 还有一些朋友是为家人、同学、亲友来求询的,这爱心令人感动。但好比看病需要病人直接就诊一样,心理咨询更需要当事人的主动求助,并且需要与当事人直接沟通。任何一位负责的心理咨询师都不会说“包治百病”,如果有人这样对你说,那一准是碰上“卖野药的”了。

 算来,我从事心理咨询与研究已经20多年了。求询者都把我当成可靠的朋友,和我倾诉最隐秘的心灵故事,与我进行最坦诚的心灵交流。当他们的愁容、哭诉、痛苦、无助化为欢颜、笑语、快乐、自信的时候,当他们终于走过心灵误区、又看到眼前的阳光、又鼓起生活的勇气的时候,当他们“已走向新生活”的好消息传来的时候,那种欣慰真的让我感觉到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很多。这也是对我精神上的一种奖励!

 所以,我写了这篇短文回报朋友们。朋友,如果你要去做心理咨询,愿这篇短文中所写的经验能帮你的心理自救之路少一些误区,多一些坦途。(编辑    王向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