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搭桥患感染 中医中药显神通
(2010-12-23 16:15:43)
标签:
耿树军永昌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隐静脉伤口健康 |
分类: 常见病&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耿树军
作者简介:耿树军,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师从名中医赵永昌、裴玉崑、陈淑长。擅长利用中医药(内服、外治)方法和现代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治疗各种慢性下肢溃疡、糖尿病足、其他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在改善肢体血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高位截肢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冠脉搭桥所用的材料(桥血管)常常是选择自体大隐静脉,这是由它的管腔直径与冠状动脉的管径较为接近,取材方便、经济、排异性小等因素所决定的。
为了得到这种物美价廉的“桥血管”,就必须完好地从小腿甚至大腿处将大隐静脉取出;而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常常采用全程切开后间断或连续缝合法。术后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切口感染、破溃而不能一期愈合。
一、 原因
1
2.
3.
另外,很多患者还同时合并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病。糖尿病带来的周围神经、血管病变使得伤口愈合时间延长,肾病患者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也可造成伤口易感难愈。
4.
5.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排异性强,甚至可吸收线也不能被吸收,缝线成为异物。
6.
二、 后果
大隐静脉取出术后切口感染、破溃,一般治疗预后良好,几乎不会危及生命,不会出现截肢等严重后果。与成功的冠脉搭桥术相比,这只是一点小问题,但患者因为感染、破溃会出现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
三、 治疗
西医处理方法一般为:
1.检查血常规、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明确有无感染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内用或外用。
2.进行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行溶栓或进一步手术,改善静脉回流,降低局部压力。
3.溃疡后创面组织清冷、苍白,可用红外线照射辅助治疗。
4.清除异物,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缝合。
四、 中医认识
1.
2.
中医理论认为,中老年人阳气渐衰,而人一身之阳在于脾肾。脾肾阳虚,津液代谢失司,水谷精微运化不利,日久化生湿热停于体内。湿邪的特性是重浊趋下,易于下行而致下肢湿热为患。手术后气血耗伤,下肢血液运行不畅,湿热之邪乘虚而发,腐肉成脓,发为本病。
3.临床症状:可出现伤口周围红、肿、热、痛,伤口破溃,甚而渗血流脓。日久伤口周围皮肤增厚、粗糙、脱屑、色素沉着,呈“树皮样”。
五、 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
1.内治法:常见以下3种证型。
(1)湿热下注证
证候:伤口周围局部发痒、红肿、疼痛,继则破溃,脓水浸淫,臭秽,四周漫肿灼热,甚者恶寒发热,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方药:二妙丸、三妙丸合萆渗湿汤加减。
(2)脾虚湿盛证
证候: 伤口破溃日久,疮面色暗,黄水浸淫,或有湿疹,患肢浮肿,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3)气虚血瘀证
证候:伤口破溃年久不愈,创面肉色苍白板滞,疮沿高起如缸口,四周肤色暗黑,皮肤增厚、粗糙,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舌质淡紫,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2.中成药治疗:
清热利湿类:
活血化瘀类:静脉炎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
祛瘀生新类:大黄虫丸。
健脾利湿类: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
3. 外治法:
(1)初期伤口周围红肿热痛较甚,伤口破溃流脓,渗液较多时,可用马齿苋、黄柏、大青叶等药各20~30克煎水湿敷,也可将内服中药另煎药汁湿敷。待渗出减少后,破溃处可用玉红膏换药,周围皮肤红肿可予四黄膏、如意金黄散等涂抹。
(2)后期伤口破溃久不收口,周围皮肤增厚粗糙变黑,疮面凹陷,腐肉不脱,时流污水。可先行局部清创,露出鲜红肉芽,再予玉红膏或生肌散换药。疮面周围若有湿疹可用青黛散调敷或用加味五石膏涂抹。
4.预防与调护:
(1)术后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及发物,如韭菜、海鲜等,因这些食物多属湿热之性,可能导致伤口破溃。
(2)术后抬高患肢及时活动,可穿弹力袜,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回流不畅,降低伤口破溃风险。
(3)积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