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疑病开始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2010-03-02 15:40:18)
标签:

健康

保健

疑病症

心悸

疾病臆想症

心理

分类: 心理专家谈心理&精神卫生

湖北·高  

疑病性神经症,又名疾病臆想症。这种心理疾病的出现,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医源性影响。比如医生对病人错误的诊断,反复检查和错误的治疗。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疑病症,从而让简单的病情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延误病情,加重患者的思想包袱。对于医源性影响而导致的疑病症,医院在治疗时,应该注意:不下危言耸听的结论,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要为了赚钱而让患者增加不必要的治疗,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

口述:刘女士(46岁,主管)

过了40岁后,我越来越觉得身体容易疲劳。以前在没事的时候,还常和一些关系好的朋友一起聚会,或偶尔相约出去旅行,但现在我已经完全放弃了这些爱好。

事情起因于某天晚上的一次心悸。那段日子单位工作忙,我休息不大好,每晚睡眠质量都很差,就是睡着了也噩梦连连。那天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一阵让我几乎无法呼吸的心悸,我脉搏加快,心脏的位置非常疼痛,人也近乎虚脱。家里人连夜把我送到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病,心电图也显示正常。虽然我在医院,身体很快趋于平静,可是我觉得心脏方面肯定出了问题。很多人说,医院的心电图检查多数都查不出病来。

我父亲以前做过心脏手术,术后恢复不甚理想,去世时才刚60岁,想起这些我就很担心。我觉得那晚的病情肯定是心脏病的隐性发作,并且相信积极治疗可以治好。此后,我就开始四处去医院看病,但奇怪的是,每次去医院查心电图,都查不出什么毛病。后来,我陆续地又出现过几次心悸,均是在我十分劳累又休息不好的凌晨出现。这让我十分焦虑,也再没心思干别的了。我总担心有一天,病情会突然恶化,像父亲一样过早地离开人间。

口述:许大妈(62岁)

自退休后,我的身体状况一直不算健康。去年检查,我血脂偏高,医生建议我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食谱,以免将来患脑梗。这让我内心十分担忧。因为邻居赵姐也是患了这种病,因而偏瘫在床上,想到这些就让我心情十分烦闷。

此后,我开始不吃很多东西:不吃海鱼,医生说容易发病;不吃水果,含糖较高;不吃蛋黄、豆类、高蛋白的东西……我不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尽管家里人非常抵制我这种做法,但我也是为了他们好,如果我病了对他们也没啥好处呀!

有一天,我清晨醒来,突然觉得头蒙蒙的,还打旋,这让我很忧虑。因为听说赵姐最初发现这种病时,也是这样的症状,我就让孩子带我去医院做了个脑CT,检查结果却是正常。虽然现在正常,但我依然有点怀疑会得这种病。过一段时间又有这种征兆时,我就想会不会这次真得了,就想再去照照脑CT。可孩子说啥也不让我去,他们说我老照对脑子不好,还说我净疑神疑鬼。现在我只吃素,吃洋葱比较多,因为医生说素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好处。现在我家里一到吃饭时,就到处飘着洋葱味。

心理科医生提示:显然,上面的刘女士与许大妈,都具有疑病症的临床表现。比如她们因为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又对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有所曲解,而对自身健康状况产生了过分的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归结为已患重症,因紧张、焦虑、惶惶不安而四处求医。虽多次检查结果都正常也无法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夸大病情

口述:小张(男,32岁)

我在电视台搞策划,一直做着幕后工作。因竞争激烈,我大多时间都处于繁忙状态,朋友也不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肠胃开始出现问题,经常感觉肠子被扭曲,胃烧灼地疼,吃的东西自然也很难消化。我去药店买了些胃药,吃了不但没什么改观,反而越来越厉害。去医院看病,医生说不要紧,慢慢调理一下就会好的,但我就是不信,甚至怀疑自己患了胃癌,换了几家医院都查不出来,又做了胃镜,也没查出什么病因。医生说我没病,可我觉得他们一定是在安慰我,如果没有任何病,我怎么会疼痛呢?而且,我现在越来越消瘦,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有时甚至觉得活不了多久了。

心理科医生提示:小张显然也患了疑病症,他的肠胃不适有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太劳累而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肠胃病,更何况经过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病症。但他刻意夸大自己的病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反复奔波于各家医院去“求证”自己病情的存在,做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这些只能让身体处于更加不适的状态中,对于自身的健康有害无益。

疑病症患者的特性:他们通常过分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要求十全十美,多数性格固执、谨慎、敏感、自我、孤僻、小心眼。男患者常有强迫特点,女患者具有癔症者较多。约1/3患者由躯体疾病诱发所得,少数患者是由于医源性原因而起。治疗:

1.消除心理压力。对疑病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将无疾病的结果告知患者,打消他们思想上的顾虑。

2.完善个性。疑病患者多半在性格上不健全,他们在遇事后,总是思想负担较重,易悲观地去考虑和看待事物的发展,缺乏自信和乐观精神。为此,应该努力培养其乐观情绪,让业余生活尽量丰富多彩一些,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心胸放得开阔一些。这样,就能够逐渐战胜疑病给生活及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编辑 李国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