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警惕孩子“饮料病”
(2009-07-14 14:48:47)
标签:
养生保健饮料白开水需水量育儿 |
分类: 家有儿女 |
重庆·陈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明明的饮料消费也日益看涨。明明是小王的宝贝儿子,今年才两岁,一喝上饮料,他就特别高兴。奇怪的是,尽管明明一天到晚肚子灌得鼓鼓的,但是体重却不见长,最近小脸还瘦了一圈。每到吃饭的时候,小家伙就皱眉头,不肯拿羹匙。
“莫非孩子得了什么病?”小王有些疑惑,将孩子带到医院咨询。医生先给明明体检,然后化验。全面检查一番后,医生发现,明明除了血清中钾含量稍低外,大小便及肝功能等多种检查都正常。孩子的饮食习惯引起了医生的注意,仔细一问才知道,入夏这段日子以来,明明几乎从不喝开水,渴了就喝饮料。一天少则一瓶,多则两三瓶。
医生告诉小王:“看来,‘病’的原因就在这里,孩子患的是‘饮料病’。”
于是,医生详细解释给小王听:各种果汁、汽水或其他饮料,因为含有较多的糖分或糖精,味道甜美,甚为爽口,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尽管饮料的名称新奇,包装讲究,但喝多了都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比如,其中糖分子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可使血糖升高。倘若血糖总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信息传入大脑中枢,人就会觉得腹内饱胀,没有饥饿感,从而影响食欲,不想进食。高血糖还可刺激胰腺产生大量胰岛素,后者可加快糖对组织细胞的穿透作用,把血液中的钾离子带到细胞内,致使血清钾降低,引起低血钾,这时人就会感到头晕、恶心,全身无力。
其次,饮料中高浓度的溶质分子,如钠、钾和某些微量元素,并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相当部分入血液内免费旅行一番后,经肾脏排出体外。排出时,需以体内水分溶解稀释。喝饮料本为解渴,但如此看来却事与愿违,非但没能给机体补充水分,反而加重肾脏的滤过负担。喝饮料不解渴的原因就在于此。另外,高浓度溶液喝下去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可以很快排空,而是长时间地留在胃部,影响消化和吸收,成为孩子没有食欲、不肯好好吃饭的重要原因。
此外,饮料的颜色大都源自色素。人工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对身体健康并无益处。即使那些“纯天然”的饮料内,也少不了人工合成的防腐剂。孩子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和肾脏的排毒能力都还较差。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日积月累,这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便蓄积在体内,妨碍正常的代谢,影响体质甚至智力发育。有关专家指出,有的孩子好动、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即与此有关。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新陈代谢快,平日对水的需要量较成人为多,夏天更甚。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为30~40毫升,儿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则为100~160毫升,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很有必要。而科学证明,各种各样的饮料的解渴保健功能却不如白开水。
对孩子饮用水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无污染、不含有害物质、符合各项卫生指标就可以了。其次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要尽量保留其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科学研究证明,自然水中所含钙、铁、锌、硒等矿物质,比食物中的更易被人体所吸收。生水烧开后,其密度和表面张力增大,内部相互作用,能量也明显增加。分子形成链状结构,溶解性好,对增加血容量,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很有好处。
听完医生这一番话,小王明白了不少道理:原来孩子喝水有这么多的讲究。白开水既经济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果然,小王回家后按照医生嘱咐,用白开水代替饮料,明明的“病”很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