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麝香,迷蒙中的真实

(2009-06-02 15:25:39)
标签:

麝香

香期

香獐

香囊

李时珍

四川

健康

分类: 祖国医学长廊&当代名医

●北京·张能荣

名贵中药麝香,已应用了几千年。在古代,除了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还有麝香之路,可见麝香是重要的出口特产之一。麝香在我国的产量就曾居世界第一,是唐僧西行、鉴真东渡都少不了要带的药物。可至今对麝和麝香的“真情”多数人还不甚了解,“杀麝取香”的“人性恶”依然未改。

全国野生麝资源专项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每10年减少一半;80年代以后,每5年减少一半以上。据1993~1995年调查显示,全国麝资源蕴藏量10余万只,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4%左右;1999~2001年蕴藏量6万~7万只左右;按此类推,目前全国只有1万~2万只了。每只麝年产麝香湿重约10克,干重不超过5克。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每年进口200多千克天然麝香,就怀疑不是真的。那么,现在还用几百千克天然麝香能是真的吗?所以,多少谜底需要了解。

说香獐,中国产;种群多,分布广

李时珍说:“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与它最相似的动物是獐(麞),故麝又名香獐。实际上,麝与獐的区别,不仅在于前者有香囊,后者无香囊,而且如李时珍所说,“麝居山,麞居泽,以此为别”,它们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麝,生活在高山,前肢短,后肢长。獐,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带,四肢等长,能涉水,故也叫“河麂”,舟山群岛上也产。

在我国,麝的种群多、分布广。麝科动物有5种:⒈原麝,产东北、安徽,体重8~13千克;⒉马麝,产青藏高原,体重10~15千克;⒊林麝,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宁夏、陕西、四川、湖南和安徽,体重6~7千克;⒋黑麝,产云南和西藏。这是1981年才发现的,体重9~10千克;⒌喜马拉雅山麝,仅产西藏南部,体重11~15千克。麝的雌雄之分,除了雄麝生殖器前有香囊外,其上犬齿发达,下弯伸出唇外,是明显的特征。麝的寿命据报道可达25年,到了不能泌香时,也就到了生命的终点。

动物中能产香的有4种:麝、麝鼠、灵猫和海狸。麝鼠原产美国,故其香称“美国麝香”,后俄国引种养殖。现我国东北、新疆也产,繁殖快,常成灾。

麝之初,性本善;居深山,家可养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酉阳杂俎》中说,唐天宝年间,有人养麝于囿,用针刺脐取香。李时珍说:“近不复闻之,或有之而人不识矣。”1957年,我国开始人工养麝,先后在四川阿坝、陕西镇坪和安徽佛子岭等原产麝的地方创建了养麝场。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都江堰创办了养麝研究所。

《本草纲目》载:“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就絷而死。”故有李商隐诗“投岩麝退香”,许浑诗“寻麝采生香”。人追急了能把麝吓死取香,这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谜团。据四川养麝研究所说:笼养的麝,因拍照时闪光灯一闪,会绝食而死。经过20年的努力,从单圈独养和笼养,胆小、孤僻,难以与人接近,“性本善”的麝,终于被驯化到可以像牛羊一样让人牵着走,如家畜般饲养。在陕西、山西和四川等地,都已有养麝的农户,但因缺乏资金,发展太慢。

雌生麝,雄泌香;机理明,增产量

以往的书上说,麝分泌麝香是在发情期。若非经过养麝取香,此谜难解。目前我国对麝生理特征的了解,泌香机理的研究,还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开始人们对麝泌香期不了解。看到麝先是睾丸肿胀,后麝香腺囊肿胀、拒食、卧缩在地上休息(前肢向后弯曲,后肢向前缩,四肢缩曲于腹前),以为是得病,给注射抗生素、喂大蒜汁,结果治一只死一只。没奈何,索性不管它!哪知,过了泌香期,不治的麝反而安然无恙。到了第二年,开始还不放心,认为去年活下来的也许是幸运。经过仔细观察,才知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由此,步步深入,人们对麝泌香机理有了研究。为此付出一生心血,取得重大成就的,非南通医学院电子显微镜室主任毕书增教授莫属。

香腺分泌香液,一年只有一次,是为期一周左右的旺盛的泌香活动,称“泌香盛期”。时间是每年5~7月间,不在发情期,而是母麝产子的时间。这与陶弘景说“五月得香”是相符的。在泌香盛期,有“流香”现象(初香液流出囊外),麝尿中雄性激素增加,麝香酮可达万分之二,也正是陆游诗“麝过一林香”的时候。

论成分,讲功效;辨优劣,防假冒

麝香这一生理产物,是行使化学通讯的信息素,也称外激素,行使信息联系作用。人类用它作为珍贵药物。

麝香的真伪优劣用现代的分析技术不难鉴别,只是“假作真时真也假”罢了。

(编辑 肖 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