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小儿感冒 “妙招”
(2009-02-03 14:24:13)
标签:
健康小儿感冒热感冒银翘散重者肝镇 |
分类: 常见病&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 |
●
一、概述
儿感冒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感受风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疼、流涕、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幼小和体质素虚的小儿容易发病。其证情多变,特点是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的发生,这是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所不同之处。中医感冒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多种传染性疾病,如水痘、风疹、猩红热、百日咳、麻疹等初起症状同感冒,诊断时应加以鉴别。
二、小儿感冒为什么会夹痰、夹滞、夹惊呢?
中医认为,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肺常不足,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津液凝聚为痰,痰阻气道,以致咳嗽加重,喉中痰鸣,形成感冒夹痰。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运化失司,以致乳食停滞不化,阻滞中焦,为感冒夹滞。
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不耐高热,易出现热扰神明,一惊一乍,此为感冒夹惊。
三、小儿感冒治疗原则
原则以解表为主,偏风寒者解表散寒;偏风热者疏风清热;夹痰者宣肺化痰;夹滞者消食导滞;夹惊者平肝镇惊。
四、证治分类
1.风寒感冒
发热、恶寒、无汗、头疼,口不渴,流鼻涕,咳嗽、喉痒、苔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方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风,有汗,流稠涕,打喷嚏,咳嗽有黏稠痰,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热重者用银翘散,咳重者用桑菊饮。
3.暑热感冒
高热无汗,头疼,身重困倦,胸闷泛呕,食欲不振,或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红苔白腻,脉濡数。治以清暑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
五、兼证
1.感冒夹痰
咳嗽较剧,喉中痰鸣。热痰者加桑白皮、前胡;寒痰者加苏子、半夏、陈皮。
2.感冒夹滞
脘腹胀满,呕吐吞酸,不思饮食,大便酸臭,苔腻脉滑。治以解表消食,方用保和丸加减。
3.感冒夹惊
惊惕啼叫,睡卧不安,一惊一乍。治以解表清热、平肝镇惊,方用牛黄抱龙丸。
六、常用中成药
风寒感冒者用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者用板蓝根颗粒。发热重者用至圣保元丸,咳嗽重者用太和妙灵丹。
七、预防与调护
1.平时应加强锻炼,尤其户外活动要多,以提高抗病能力。
2.讲究卫生,常洗澡勤换衣,保持清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冬春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及人多地方,避免接触传染源。
3.食醋含漱或熏蒸室内,均为预防之法。
4.佩戴药物香囊法。
5.患儿要多饮开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流食半流食为主,避免肥甘厚味的食品。
6.发热患儿要注意控制体温,避免体温突然上升引起惊厥。高热患儿,应安静卧床休息,居室环境保持肃静。
作者简介:见本刊1998年第4期。
(编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