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报:个人的才华真的只是大系统的一朵小浪花!

办事,去了一趟黄埔区。
回程,偶然经过一家医疗机构,里面有我三个大学同学。
犹豫了一下,是否去看望他们,后来还是去了。

进了门,上了2楼,就是一间间的诊室了。我看了牌子,有2个同学在。
到了第一个诊室外,隔着透明玻璃,我看见我的同学在打瞌睡,午休时间,正常!
没打扰,就来到第二个同学的诊室。
他埋头手写着什么,对面是一个很年轻的医生,我估计是带教的实习医生;
我似乎就想起了在龙华医院实习的日子,青涩又难忘。
记得护士们经常在走廊里用上海话叫我们:dawosheng,dawosheng……
他一下子没有认出我,盯着我,竭力搜寻些什么?
我马上意识到了,俺戴着帽子,疫情期间还戴着大口罩,
于是摘下口罩:我是周子淳!
他很开心,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走,我们找吕医生去!”。
“我看见他了,这家伙在打瞌睡,就没打扰他”。
“哈,不管,找他一起聊聊”
于是三个老同学,一起聊了会。
站着,也没人坐,
他们下午还要继续上班,我也要离开,没啥客套。
尽管在一个城市,也是好几年不见了,有些信息量:
朝鲜族的胡同学不做生意了,现在虹口医院当医生;
陈同学从日本回来后,也做起了医生,人气暴涨,大有“名老中医”的风头;
李同学的孩子今年要高考啦。
他们很细心,发现我的口罩左侧系带断了,换了一个白色口罩。
小聚了一会,我就告别出门了。
路上有些感慨:
徐同学、吕同学已经在这家机构整整工作了20年,
他们都很有能力,当年也是班级的风云人物,
没有见到的第三位同学更是我们当年的班长,
才华横溢,也有雄心,我真没想到他们会干满20年。
医疗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个人的才华真的只是一朵浪花!

我想,他们当年也肯定做过很多梦,未来要干这干那,
即使在大学学医的5年,也仍旧有很多选择,
记得91级的老乡,回家就进了银行;
留校,留学,留医院,医药代表等,都是选项,
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年纪,可以说以后的事业轨迹已经可以看见,
一生做好一件事,简单而幸福!

他们也算是体制内的人,
感叹不想生二胎了,压力大,不想这么累,
体制内的时光列车轰隆隆向前,
体制外的时代高铁也在轰隆隆地向前,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抬头就是蓝天,
握了握拳头:子淳,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