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2025-03-04 09:27:00)
标签:

文化

历史

三星堆

发现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首掘四号坑

时间到了20203月,考古人员对该区域展开了地毯式钻探、勘察。很快,位于一、二号坑之间、直线距离三十米范围内的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八号坑相继被发现,加之此前发现的三号 坑,共六个大小不同、形状各一的祭祀坑横空出世。通过钻探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探测,六个坑内各掩埋有铜器、金器、骨渣、象牙等形状和质地、数量不同的珍宝,这是继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一、二号祭祀坑之后,又一次考古发现的壮举和伟大成果,掩埋在坑中数以千万计的旷世珍宝等待出土面世,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千古之谜即将解开。

震动、惊喜之中,四川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同时向国家和省属相关部门申请了一大笔经费,在一至八号坑上面建起了一个2000平方米钢塑材料结合的临时保护大棚,以避风雨吹打与阳光照射、剥蚀。大棚之下又设立了150平方米的现场保护实验室、近100平方米的专家会诊室,以及4座用于精确发掘与保护的恒温、恒湿考古发掘工发掘舱,舱内配置各类相关设备,可以控制温度、湿度。根据坑的大小、间距与方便程度,三、四、八号坑各占一个发掘舱,五、六、七号坑共用一舱,便于操作。除此之外,还在现场建立了有机质文物与无机质文物恒温、恒湿库房,可为出土文物与微痕物提供稳定、可控的储藏环境。发掘人员若进舱下坑作业,必须换上防护服等特殊服装与工具方能进行。至于进坑之后如何发掘?从何处下手最为便捷又附合当初文物入坑时的规律等等,自有相关的工具配合利用,同时也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力争在程序化考古中对提取文物和相关信息保存,做到万无一失。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作者 岳南 在大棚内一号坑前视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和出面协调,四川方面由多家文物、考古部门抽调精英成立了考古发掘指挥部,全权指挥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为使工作进展顺利,四川省文物局真诚邀请中国大陆解放区几十个考古、文保机构和大学专业人员,怀揣各自练就的才学绝技,成批次陆续奔向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现场。经过短暂的休整与发掘前的编组培训,2020109日,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联袂大发掘拉开了帷幕。

按既定目标,最先动工的是四号坑。揭幕当天,考古人员即按照程序投入到发掘之中。遵照发掘指挥部的战略部署,四号坑的整体发掘、协调工作,由九零后青年学者许丹阳负责。

许丹阳生于1995年,河南洛阳人氏,2014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本科就读,2020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随着六个祭祀坑的发现、发掘,许丹阳的考古人生也发生了急转,他的朴实能干与命运的际遇使他担任了号称四号坑“坑长”重任。正可谓生逢其时,业随其志。自此,许丹阳带领团队撸起袖子,头拱地,嗷嗷叫,起早贪黑地大干了起来。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作者 岳南在考古专家许丹阳(右二)陪同下视察三星堆发掘 

然,考古这个行当,仅仅伸胳膊、撸袖子、头拱地兼嗷叫甚至拼命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在考古学框架内加以发挥和施展聪明才干。许丹阳深知,四号坑乃本次大发掘的第一个坑,兼有实验性和示范性双重重任。发掘的好,是经验;发掘的差,就是教训。因而,每一个计划和流程都要深思熟虑,否则就将成为“教训”,而不是大家希望的“经验”。

对于坑中发掘的技术和手段,当时有大揭盖和划方块两个方案,许丹阳与其他发掘人员在坑面上反复划线、琢磨、推演并慎重商量后,认为大揭盖无把握,弄不好就会走向“经验”的反面。为慎重起见,决定采取划方块的方法动手下挖。

方案既定,许丹阳指挥发掘人员按照30X30厘米的尺寸,划成一个个小方格,发掘队员各就各位,在划定的方格范围内手持铁铲小心清理。如此这般工作了一个星期,整个土坑才挖下去约10厘米左右。发掘指挥部与其他考古学家观察后予以讨论,结果是多数专家认为太慢了,就考古而言,慢一点自然是好的,但过于缓慢,不见得纯属好事,对于目前即将全面发掘的六个祭祀坑而言,速度过慢就会造成整体发掘不易协调,于大局不利。于是,四号坑重新布方,方格加大,手铲的挥动空间和力度自然增加,进度一下子快了起来。至1212日,四号坑填土清理完毕,灰烬层显露出来。大家见状,既紧张,又有些激动。在大多数人眼中,灰烬除农民当作肥料种地,别无太大用处,但在考古学家眼中却是宝贝。因为灰烬中包含万物,如乔木、灌木、竹子、草本植物、动物、骨渣甚至麻衣、布匹、织锦等残余信息,且灰烬层可能还会包含其他文物残迹。因而,众人在激动中满含期待。

到了12月中下旬,许丹阳在祭祀坑北部发掘时,触到了灰烬层下一块黄褐色的土我们以为下面有惊喜呢?现在又挖到了土,难道4号坑里什么都没有?他深深地感到失落。

郁闷中熬到了翌年1月,许丹阳在发掘中手铲突然一抖,一个念头涌上脑际,这灰烬层下的土,是不是文物腐化后的遗存?那块土一样的东西,会不会就是变酥脆了的象牙?想到此处,许丹阳吃了一惊,眼前一亮,一个象牙状的泥质物斜躺在眼前,遂小心地用铁铲在周围挖起,同时,周围的队员在许丹阳提示下,也挥动探铲寻找起象牙的轮廓。终于,在116日这天上午,许丹阳与队员们在4号坑的南边清理出一段圆弧形的物体,并且找到了一圆一尖的两头。肉眼看上去是一堆黑乎乎的硬状泥土,但取出后送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很快出笼,是骨质物,且就是象牙。对于这段经历与检测结果,许丹阳与同伴们感慨万千,许谓自己感觉这个发掘前期就是盲人摸象,好在不断积累经验,终于摸到了真的大象的牙齿。

灰烬过后,就是填土层,即掩埋大宗器物或称遗物的关键一层。发掘人员小心奕奕地把土层打开,里面露出了大量陶器、玉器、铜器和金器等遗物。看到布满坑底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珍宝,众皆欢喜。这意味着世俗意义上所谓旗开得胜,三星堆遗址首开的第一个坑试验性发掘,经此一役便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731日下午,经过9个多月的发掘,三星堆遗址四号坑最后一块陶片提取出土,按照文物发掘顺序,考古人员给它编号“8388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三星堆遗址四号坑发掘完毕。考古人员稍后撰写的四号坑(K4)发掘经过与出土器物简报如下:

K4位于发掘区中北部。叠压于第 3层下,打破生土。方向35度。现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距地表深0.25米;坑口东长3.11、南长2.79、西长2.74、北长2.75米,坑底东长2.91、南长2.6、西长2.62、北长2.6米,坑深1.31.5米,面积约8.1平方米。坑壁斜直,壁面较平整,近底部有疑似工具加工痕迹,底部不甚平整,整体南高北低。在南壁东端近底部有一长条状生土台,未见明显人工处理、加工或踩踏痕迹,用途不明。

K4的堆积可分填土、灰烬和埋藏遗物三部分。由于灰烬堆积整体由东南角向西北、西、北方向倾斜,且灰烬堆积在坑口东南角就已出现,表明灰烬是由坑的东南角倒入。叠压在灰烬之上的填土相应地西北部最厚,厚约1.4米,越靠近东南角越薄。填土以黏土为主,经过夯打,局部可见明显的倾斜状小夯面,土质因此较致密,土色以黄色和褐色居多,与K3填土及K4打破的生土较相似,靠下的几层填土为黄褐色粉沙土,夹杂少量烧土颗粒和炭屑,与发掘区第5层较相似,似与靠上的黏土来源不同。填土中出土遗物较少,主要有金器、玉器、石器、陶器等的残片以及卵石和石块等。K4的灰烬比K3的灰烬相对纯净,以黑色灰烬为主,出土少量的骨渣、陶片、铜渣、铜器残片、漆皮和金箔片等。

埋藏遗物遍布全坑,以象牙居多,陶器次之,铜器、金器、玉石器等较为少见。象牙整根埋入,在坑内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保存较差,几乎均被烧过。象牙之下为其他埋藏遗物,也有少数遗物叠压在部分象牙上。除陶器之外,其余遗物均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陶器皆为碎片,散落在坑底靠近西北部,未见原位破碎者,表明陶器在入坑之前已破碎。铜器和金器完整者极少,也多为碎片。玉器几乎都是完整器,仅少数在原位破碎成数块,应是埋藏后被压碎。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K4出土遗物相对较少,但已编号的亦有1899件,其中填土出土499件,灰烬出土550件,埋藏遗物有850件。多为陶器残片,共1147件;铜器及其残件次之,共130件;还有金器125件、石器29件、玉器18件,象牙47根,以及绿松石片、铜渣等403件。较完整的器物79件,其中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另有象牙47根。较典型的遗物有铜扭头跪坐人像、铜人头像、铜瑗、铜挂饰、金带、圆形金箔片及玉琮、凿、璧等。

铜挂饰 K4qw407,保存完整。整体呈圆角长方形,弧面,形似龟背,两侧有翼,顶端有圆环钮。器表有三道纵向凸棱。长5.1、宽3.8厘米。

玉琮 K4qw43,残为数块,已拼对修复。整体呈长方体,横截面呈正方形,圆孔出领,领口方唇。素面。宽6.2、高7.6、领高0.6厘米。

玉凿 K4qw44,保存完整。整体呈窄长方形,一面平整,一面微弧。平顶略窄,两侧平直,单面凹弧刃,刃口部分崩缺。素面。长19.1、宽4.25.1、厚1.9厘米。

玉锛 K4qw292,残断为两部分,已拼对复原。整体呈窄长方形,表面平整。顶端平,两侧平直,上部收窄成柄部,近刃部微外撇,单面斜刃,刃缘微弧近直。素面。长22.2、刃宽5.5厘米。

 

三星堆最新文物大发现【之二】

    另据发掘人员补充说,四号坑在填土中共发现金带3件、金箔片1件。大部分金器出土时卷曲,舒展后可辨器型,表面有多处褶皱。其中3件金带中的“标本k4t:1,两端均残,侧面可见剪切痕迹。整体呈‘L’形。圆角。素面。残长20.3、宽0.50.7厘米,重1.925克。”在灰烬堆积中出土的金带有5件,金箔片25件。“大部分金器出土时卷曲,舒展后可辨器型,表面有多处褶皱。”在埋藏遗物中,出土金带8件、金箔片2件。金带“标本K4yw:523,一端残缺。长条形,整体微弧。两端近边缘处各有一小穿孔。素面,表面有多处褶皱。残长38.6、宽1.21.45厘米,修复后重5.045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