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岳南
作家岳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68
  • 关注人气:12,9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校名的来历

(2023-07-05 11:06:35)
标签:

文化

教育

清华

校名

清华校名的来历    清华校名的来历

         清华早期校门

 据清华早期学生、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学者的梁实秋回忆说:“我记得,北平清华园的大门,上面横匾‘清华园’三个大字。字不见佳,是清[]大学士那桐题的。遇有庆典之日,门口交叉两面国旗——五色旗。通往校门的马路是笔直一条碎石路,上面铺黄土,经常有清道夫一勺一勺地泼水。校门前小小一块广场,对面是一座小桥。桥畔停放人力车,并系着几匹毛驴。”又说:“紧把着校门,一边是守卫处,一边是稽查处和邮局,守卫处里面有二十几名保安警察,我们从这里经过,时常可以听见警笛的声音吹得呜呜的响,接着便可以看见许多警察鱼贯而出,手里持着短小的黑漆木棒,到晚上就肩着枪,带着灯了。他们的白布裹腿和黑色制服[相互]反映着,显着格外白净。”

类似的景物风情,在梅贻琦主掌清华和西南联大时代担任训导长的查良钊,晚年也有过深情追忆,而最难忘的是匾牌等印记,查说:“清华园内有两块常常使我怀念的匾额,一块是工字厅的‘水木清华’;另一块是在大礼堂悬挂的‘寿与国同’。前者象征着生气勃勃的清华环境,后者显示着本校与国家的密切关系。”可以想象的是,这两块醒目得耀眼的匾额,一定也给初进清华园的梅贻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寿与国同”,是指清华建校与中华民国肇造的时间相同;“水木清华”,追述的典故与人物就有些遥远与繁杂了。

这座后来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清华学校,自它的前身——清华学堂时代起,就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镇,建立在清华园废墟之上,西邻即是闻名中外的圆明园。——这座具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园子,始建于清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三园组成,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最为豪华精致、中西合璧的大型皇家宫苑。清朝皇帝每到盛夏来此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兼游玩淫乐,因而又称“夏宫”,或称政治角斗场兼淫乐所。圆明园周边建有数个附属小型园林,皆引万泉河清流滋养花木鱼虫,可谓一脉相通。咸丰十年,即1860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劫掠了难以计数的珍宝奇物,其情形正如悲愤交加的法家文豪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慰的信》中斥责与指控的那样:“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25]当此之时,除圆明园三座主体园林建筑被焚毁,附属于周边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以及海演镇等建筑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园内所藏财物几乎被洗劫一空。清华校名的来历

                                                         焚烧之后的圆明园废墟

位于圆明园以东有个熙春园,其历史与圆明园略同,属康熙帝的行宫,园内各景点有康熙、乾隆二帝许多墨迹留存。康乾之后,熙春园因袭相承。至道光初年,道光帝出于对西郊诸园分赐众多兄弟子女的需要,把熙春园一分为二,西部取名“近春园”,赐给四子文宗(咸丰帝奕);东部仍袭用“熙春园”原名,别建新舍一百余间(现工字厅一带),赐给他的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俗称小五爷园。咸丰帝登基后,把“熙春”改为“清华”,并亲署“清华园”匾额悬于“二宫门”,自此有清华园之名行世。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劫掠圆明园时,近春园被殃及,遭洗劫后逐渐沦为一片“荒岛”,而东部的清华园由于离圆明园远一点,幸免于难。
清华园主人奕誴有二子,长子载濂、二子载漪。奕誴死后,载濂袭爵为王,清华园由载濂承继。这位王爷常居城中朝阳门内烧酒胡同府第喝酒捞肉,并不到园内游玩,除每年招人于清华园内种地酌收租息外,一任园内荒芜而不加料理。到了1900年庚子拳乱起,其弟端郡王载漪——即闻讯神机营霆字枪队章京恩海射杀德使克林德而大加奖赏的那位大爷。这位爷的性情如史家廖一中先生所言:“少不读书,刚愎自用”,“愚而不学,骄盈特甚”,本为西太后“所不喜”,后因其妻为西太后侄女,又“频入内,得太后欢心,以福晋故,渐为孝钦所信”。得到慈禧太后宠信的载琦,由此忘乎所以,怪招与昏招迭出,于战前曾集合义和团员,于清华园中“设坛举事”,除把园子闹得乌烟瘴气,还在一片“打打杀杀”外加“血血血”的叫嚣打斗声中,弄得四邻惊恐不安。待庚子乱平,罪大恶极的载漪作为钦犯流放新疆,可谓咎由自取,受其牵连的长兄载濂亦被夺爵、革职。清华园被朝廷内务府收回,但仍弃用荒芜。这一个时期,用冯友兰的话说,即“若以中国人对外人的态度之变化为标准,可分为三期。在第一时期,中国人过于轻视外国人,看他们如鬼,所以称之谓‘洋鬼子’。在第二时期,中国人过于重视外国人,把他们的地位从九渊之下,抬到九天之上。不看他们如鬼,而看他们如神。……原来清华园的旧主人,也是赞助义和拳的,因为义和拳失败,所以他的园子被收入官,后来即拨为清华的旧址。这个时候正是上述之第二期。”
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外务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大纲,其中有于京郊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选生入馆等条。当时权倾朝野的清廷军机大臣那桐分管学、外二部,颇赞成是举,派员各处觅地,初择于城北小汤山温泉行宫,并拟筑火车支线以利交通。嗣后查城西北部约二十里外海淀镇清华园较为适宜,因而奏请皇帝将清华园拔作游美肄业馆,即后来的清华学校校址。这一选择,用当时在校学生刘崇鋐后来的话说:“似乎是另具意义”。
宣统元年八月十七日,即1909年9月30日,清廷正式同意拨付清华园用以兴筑游美肄业馆。此为清华学校历史一重大转折和标志,颇有存录价值,清廷外务部咨文如下。
 
外务部为何日移交清华园地亩兴筑
游美肄业馆事致内务府咨文
宣统元年八月十七日
外务部为咨行事。
本部会同学部具奏,拟请赏拨清华园地亩,兴筑游美肄业馆一折,于八月十五日具奏。本日奉朱批:著照所请。该衙门知道。钦此。相应咨行贵府钦遵办理,定于何日移交,希即声复过部,以便派员接收可也。须至咨者。右咨内各部。
宣统元年九月初九日,即1909年10月22日,外务部发文与清廷内务府商定,于三天后的十二日午刻派员接收。所派人员为外务部郎中长福、员外郎范源濂,会同中营总兵王文焕等前往清华园与内务府所派人员办理交接文书。
清华校名的来历
  宣统元年九月十三日(1909年10月26日),清政府外务部关于宣统元年八月十五日(1990年9月28日)朱批赏拨清华园建游美肄业馆的劄文。(北京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为扩大规模,宣统二年(1910年)春,校方又请朝廷将毗连校西的近春园,即沦为荒岛的原咸丰皇帝的园子——俗称四爷园,一并纳入校址。时校园面积达到九百余亩。
1911年,第一批校舍建成。4月29日肄业馆开学,取名清华学堂,清华校史的纪元由此载入史册。
清华校名的来历
                                                                          清华学堂
1913年,即民国二年正月,外交部与清室内务府协商,将近春园西邻的长春园东南一部分,按例给价,纳入清华学校圈管,并筑以围墙数百丈。继之购入校外四围南马路及清华园火车站后身部分约二百余亩。至时,清华学堂已改名为清华学校,总面积达到了一千二百余亩,一跃成为中国境内当时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
清华园盛时有两道宫门,园内主体建筑均为宫殿式,初进为大宫门和东西门房。再进为二宫门,咸丰皇帝书“清华园”扁额仍悬于宫门之上。学堂进住后,大宫门已毁弃,未建;二宫门即工字殿,又称工字厅大门。这一组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连,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工字厅院内共有房屋一百多间,曲廊回合,勾连成一座座独立的小院,朴实中透着灵气。开始,工字厅为学务处办公场所,被一些外籍教员称为“Yamen(衙门)”。后学务处撤消,此处成为学校文化娱乐场所和重要人物交往、下榻的中心。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就曾在工字厅下榻并留下一段佳话。主厅的西边有垂花门,额书“怡春院”,早年专为安置伶工之所,建校初期为庶务长办公处。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有一独立的小庭院,房屋数十间,曰“古月堂”。这组建筑肇始于道光二年之后,初时为园主的专用书房,有说是太子、王子的读书之所。而当年的燕京大学,现在与清华园一路之隔的北京大学占据的园子,则是当年公主读书之所在。[29]
清华学堂入主后,园内原有的两座破庙早已拆除并平整了地面,其他如马圈、车房、东所、西所、西跨院、饭房院、黄花院、佛堂院等残破灰瓦房共计131间,全部铲除,或夷为平地植树裁花,或在原址上重建新的建筑。已建成的馆舍有:一院西部——又称清华学堂洋楼;三院——中等科教室和宿舍洋楼;北院——外国教员住宅。至于所聘中国籍教员,由于华人地位低下,除薪水比洋人教员少一大截,专门宿舍自是为零,入住洋楼更是梦中泡影,只能集体暂住在以工字厅为主体古旧建筑的附属院落——古月堂。
当时近春园与清华园西部的河流要道和进出水闸,被种地农民为图自家便利随意阻塞,校方请内务部将那块地段一并按例作价划入清华园,支付大洋一万另五百元搞定。租农迁走,原地筑起围墙五百丈,对渠道加以清理排淤,自此整个清华园区域,水流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自万泉河奔涌而来的水流源源不断注入池塘。工字厅西部一长渠,与园内一大一小两个池塘重新注入了清水。未久,荷花长起,开满了整个池塘,成为师生迁入清华园后见到的第一道亮丽景观。正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清华校名的来历
                                                                  清华园内的风景
清华校名的来历
                                                                            清华园内的工字厅

除荷花搭配的天光云影,还有“藤影荷声之馆”般配的“水木清华”。前者是当年在此居住的吴宓(雨僧)教授起的别名,因这个小院与工字厅后厅以“三步廊”相接,俗称“西客厅”或“西花厅”。初建时用作书房,自领一院,院内藤萝缠绕,棂外荷花映窗,是工字厅大院内最幽美的一个处所,吴宓在此“奠居”时故名,由诗文大家黄节(晦闻)墨书“藤影荷声之馆”精裱后悬于厅内,为院内景物增色不少,亦成为校内外文人学者论诗谈艺的最佳出处。在这个馆里,吴氏以《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的身份叱咤文坛有时,并草成《空轩诗话》《空轩诗》等多首,以“寓个人心境”和世间情怀。红学专家俞平伯曾有《壬申春日宴集藤影荷声馆即席赠雨公》诗曰:

明灯促膝坐移时,为惜兰言酒不辞。

偶忆廿年尘梦浅,藤阴摊卷日初迟

“滕影荷声之馆”后厦正廊门额之上,悬有查良钊怀念的“水木清华”匾额,据传出自康熙皇帝手笔,或者后人模仿御笔再造之,算得上庄重挺秀,或者说不算难看。两旁朱柱上有一副颇为精彩的对楹: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在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清华校名的来历

     此为清初州校官、震泽沈广文,为广陵驾鹤楼杏轩题写的得意之作,清代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录书。典出晋代谢混《游西池》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为澄清之意。因工字厅后有荷花池,故有谢氏诗句,以及康熙帝前来游玩时御书之“水木清华”匾额。咸丰登基后,再次来园内工字厅游览,门廊北有临水平台,平台边竖绿豆色石制栏杆。从平台上遥看四周,山峦起伏,松柏苍劲,野花遍山,一派水清木华的自然景象。兴致之中,咸丰乃下诏将工字厅一代由“熙春园”改为“清华园”,并御笔题写“清华园”三字,悬于工字厅门额上方。正因了康、咸二帝两块御书匾额,以及“清华”二字和清华园命名,才有了日后再度以此命名的清华学堂、清华学校与后来的国立清华大学,直至1949年之后的清华大学。

                      清华校名的来历
                                                  国府主席谭延闿书写的国立清华大学校牌。

清华校名的来历
                                                                        清华大学西校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