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2020-10-11 15:09:06)
标签:

文化

大学

师生

南渡

历史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以《南渡北归》第一部《南渡》为例

                                                                                                     文/游宇明

 历史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陈寅恪与傅斯年

      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如何写,不同的人看法迥然相异。有的人觉得这样的作品只要还原历史现场就行了,还原得越详细、越真实就越成功。而在我看来,历史纪实文学作品既应该是历史的,即必须具备历史的真实和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更应该是文学的,它应该有鲜明的历史态度、充沛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文学语言。以此观之,岳南先生的《南渡》(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实在称得上是一本好书,不是一般的好,用宋丹丹的话来说,那是相当的好。

    《南渡》是一本描写抗战期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学术与思想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读岳南先生的书,第一印象是他非常重视历史现场,对史料的选取有一种近乎苛刻的严谨。《南渡》每一章背后都有密密麻麻的注释,用以说明自己所引材料的来历。序章“烽火照京都”文后的注释就有17个,这些注释短的只有三五十个字,长的以千字计。该章的长注释有两个,其中蒋介石担心宋哲元与日本私订抗战协议的注释有一千多字,宋哲元与二十九军将领撤退一事的注释有4千多字。写一本文学著作肯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注释上,足见作家面对历史的那一份敬畏。

       历史纪实文学作品需要重史实,但它又不能只有史实,还应该有作者鲜明的历史态度,否则,它写得再详细,也只是史料汇编,而不可能是文学作品。岳南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南渡》在追求史料严谨的同时,也敢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出个人的评判。1942年6月,陈寅恪从香港来到到桂林,傅斯年去信邀陈寅恪出任搬到四川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陈寅恪以身体状况不允许继续前行为由谢绝了。此时陈寅恪的老友、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叶企孙出于关心,聘请在桂林的陈寅恪为专任研究员,允许其不到所工作。不料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傅斯年的坚决抵制,傅斯年的意思是:陈寅恪来史语所任专职,是傅氏本人及全所同人渴望日久的,但由于中央研究院和本所有严格的制度和服务规程,故陈寅恪不能长住在桂林而遥领本所专任研究员之薪水,必须来李庄住在史语所租赁的房中办公,才可以拿专任之薪。叶企孙执意办理此事,傅斯年立即发表声明拒绝承认;同时去信向陈寅恪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得到了陈寅恪的理解。在引述了陈寅恪致傅斯年的善解人意的回信后,岳南这样感叹:“……有人云‘陈寅恪只是一位两耳不窗外事的书呆子式大师尔!’但通过此次对自己洁身自律,对世事的洞达明晰,以及为傅斯年巧妙解脱同人可能产生误会所献的移花接木之术,可见此言大谬矣!”      

      该书第五章“弦诵在山城”写蔡元培逝世如此结尾:“蔡元培在民族危机的‘大风雪’中走来,又在山河破碎的暴风骤雨中离去,在他到来和离去之后,中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中国,他所开创的学术大业,自由之思想,民主、科学之理念,囊括、兼容之精神,将成为一座不灭的灯塔,于岚山雾海、天地苍茫中,昭示着天下儒林士子远航的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先贤的深深景仰和追慕。

    历史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南渡》充溢着生命的激情,这种激情无时无刻不感染你、打动你,让你不自觉地随着作者一起歌哭。在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的授意下,一一0旅旅长何其沣在西苑成立了“北平大中学生暑假军事集训队”,组织几千名大中学生进行集训。作为集训总队队长的何基沣和学生朝夕相处,被学生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铁心抗日。当他受命从北平撤离时,学生们跟在队伍后面送了一程又一程。岳南这样写道:“眼看离北平城已经很远了,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只有西方天际透着一丝血色的微光。夹杂在队伍中的何基沣于心不忍,策马冲出队列,勒住马头,侧转身,望着紧跟在队伍之后满面悲情的学生们,热泪盈湿了眼眶。泪眼婆娑中,他突然看到那高高举起的分明是学生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的标语:‘何基沣将军不要走!’‘抗战到底!’‘我们要从军,与日寇决一死战!’‘何将军与一一O旅将士不要走!’‘北平不能丢!’‘……’‘同学们——!’何基沣旅长的声音已经嘶哑,他抬头挺胸,强行抖了一下精神,用最大的气力继续喊道:‘同学们!北平——,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话到此处,何基沣哽咽不能语,他抬手向学生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溢满眼眶的泪水倾泄而出。”读到这里,我想就算是千年顽石也会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何将军的百转柔肠落泪。

      此类文字,书中比比皆是。

      文学作品的内容也好,技巧也罢,最后都要落实到语言。不同的文学语言各有妙用,但形象生动应该是其最本质的要求。读《南渡》,我经常被岳南的精彩文字深深吸引。“烽火照京都”一章里有这样的描写:“随着一阵旋风刮过,坐下战马的长鬓迎风飘动。何基沣趁势抖动缰绳,枣红色的战马前蹄腾空,马头蓦地仰起,在急速旋转中冲乌云压城的长空一声短促的悲鸣,载着泪流满面的主人箭一样向前冲去。”这里的马和人都是极富动感的,有触觉有视觉有听觉,具体细腻。作者写日军轰炸昆明的残酷,用的是这样的笔墨:“无情的炸弹冰雹一样从天空倾泻而下,观看的人没来得及嗷叫一声就血肉横飞,人头在空中如飘舞的风筝,四处翻腾,当空乱滚”。人头居然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飘舞,炸弹的巨大的冲击力也就可想而知,“四处翻腾,当空乱滚”,则进一步渲染了侵略者轰炸的恐怖。

     《南渡》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有了生花的妙笔,历史其实也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相关连接——


 

 
    历史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南渡北归》最新版,2020.中秋节,5折

        赠送:藏书票、图表。 

《南渡北归》读后感怀

   历史可以象现实一样生动 点击-- 

         

     京东:南渡北归》三卷本,作者签名版

                      

        当当:《南渡北归》,未删减版。限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