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野菜生根土也香

(2013-08-02 17:04:29)
标签:

转载

很好。转之
原文地址:野菜生根土也香作者:不语

 1、马种菜

[转载]野菜生根土也香

    老家相州有个让人浮想联翩的传说:很早的时候,玉帝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每天轮流去天上值班。没想到,有一天,他们趁着玉帝去赴王母娘娘蟠桃宴的时候,十个人结伴一齐到了天上。
  十个太阳一齐到了天上,结果可想而知。天下酷热难耐,河流干涸,庄稼都干得枯死了,人们也因为缺水不能生存。
  这天,恰逢杨二郎的母亲在天井里做针线活,十个太阳正在天上耀武扬威,就把杨二郎的母亲活活地晒死了。杨二郎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气炸连心肺,发誓誓死要灭掉这十个太阳。
  十个太阳惧怕杨二郎高深的武功,躲到了东海里,不敢出来。
  杨二郎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消灭太阳的办法:挑山填海灭太阳。把山挑进海里,把太阳逼出来。
  不多日子,他就从海里逼出来九个太阳,都把他们消灭了。
  最后的这个太阳很狡猾,杨二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没有把它从海里赶出来。一天,杨二郎挑着一座山走到诸城北部的时候,他感到太累,就停下来休息。在休息的时候,他用手从两边的筐子里往外扒土,成了现在的“巴山”。他还感到鞋窟窿子里硌得慌,就把鞋子脱下来咔了咔,也就成了巴山北边的喀山。
  就在杨二郎处理自身事务的时候,最后的一个太阳从东海里偷偷地溜出来,它不知道要藏到哪里,因为哪里都躲不过杨二郎的神眼。就在太阳六神无主的时候,它发现了远处有一棵舒展着肥硕叶片的绿油油的马种菜,它就请求马种菜的援救。马种菜从来没有救过人,一冲动就答应了,它把太阳严严实实地遮在自己郁郁葱葱的身子底下。
  窗内说话,隔墙有耳。太阳和马种菜的对话被蚰蜒听去了,它就假装唱起了歌曲:“类悠,类悠,马种菜底下一个日头。”蚰蜒唱歌,可把太阳和马种菜吓坏了,当时它俩三魂就掉了两魂半,太阳以为自己的小命难保,马种菜更是担心自己的连带责任。没想到粗心大意的杨二郎因为疲乏,根本没有在意蚰蜒的歌曲,大踏步走了。
  在马种菜的舍身救护下,这个太阳得以生存。有了阳光雨露,万物生长,国泰民安。杨二郎也就放过了最后一个太阳。
  为了报答马种子菜的救护之恩,太阳舍不得用毒辣的阳光晒它。即使人们把马种子菜拔出来,在烈日下暴晒好几天它也不会干枯。而蚰蜒的下场就悲惨了。只要它爬出地面,就会被太阳晒的活来死去。
  因此,老家的马种菜也叫“蚰蜒菜”。细观马种菜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的圆柱形枝茎,确像一根根弯曲的蚰蜒。
  马种菜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命力非常强,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及繁殖能力。它随性而生,常生长在田间、地头、荒园等地方。只要有点滴阳光,它都会拼命生长。为药食两用植物。
  马种菜与我,不仅是一种野菜,更多的是对儿时的一种温馨回忆。
  春天,马种菜最早生长在生产队的黄烟苗圃里,马齿状、倒卵形的叶片还扁扁的,就被母亲这些收拾黄烟苗子的妇女,用两个指头,从松软的土里拔出来,扔到苗圃外边。被扔弃的还有“使死驴”、老牛斜斜等几种爱凑热闹的青草。这些青草嫩芽,不到半个上午,就被太阳晒得没了踪影。只有马种菜,只要见了阳光,见了少许的雨水,就恣意生长,不管不顾。
  那些脾气倔的孩子,母亲通常会骂:“你怎么就像棵马种菜,死活不怕!”
  母亲经常地对我们忆苦思甜,说起她生大姐做月子的辛苦。家里没有东西吃,父亲还在区上工作,母亲只在炕上三天就下地干活。她饿得头昏眼花,大姐嗷嗷地哭。母亲实在无计可施,就让几岁的大哥去我家的菜园子里割些韭菜和马种菜,回家用热水淖了,加蒜粒,混拌。母亲吃了一小缸盆。从此,留下了心口疼。每当吃到生冷食物,母亲的胃就酸疼。
  父亲也说起挨饿的年代,多产多子的马种菜救活了很多人的命,尽管人们的脸肿的像洗脸盆子,但是命是保住了。
  宋汝光叔精通医学,他说马种菜为寒凉之品,刚开始吃的时候,要少吃,逐渐适应了才可以多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肿脸的原因。那些脾胃虚弱、受凉引起腹泻、大便泄泻及孕妇忌食马种菜。马种菜忌与胡椒、该粉同食;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这种菜受阴气很多,所以吃它时应该加蒜调和。马齿苋的节叶间粘有白灰的,是最好的一种。
  宋汝光叔说,马种菜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孕妇吃了,容易流产。听说大麦儿姐姐被生产队长占了便宜,怀孕了,她的母亲找到汝光叔为她配制打胎药,就是用马种菜做药引子,堕胎的。
  小时候,我经常去汝光叔家找振凤姐玩,汝光叔知道我爱读书,就对我说一些医疗典故。他说:当年武元衡相国在西川时,患胫疮掀痒不堪忍受,百医无效,百方不挂。及到京,有厅吏上马齿克方,用之便愈。李时珍将这一传说记录于《本草纲目》。
  汝光叔还说,马种菜可以治疗各种肿瘘,把马种菜捣碎后,涂擦在患处即可。还能消除腹部包块,止消渴,治疗女人赤白带最好。捣碎也可以治疗蛇缠腰。
  老家还有一句谚语:“马种菜,沸水炸,人们吃了笑哈哈,为了啥?丑陋的白发消失啦”。有“服之长年不白”之说。那时很少看到有长白头发的,难不成是吃野菜的结果?
  医学上也有马种菜用白糖“拌”之说,若是放了红糖,就与治疗的方向背道而驰,因为马种菜属凉性,而红糖是温性的。
  汝光叔还有一个治疗痈疮的偏方,四乡八里的人都找他治疗。把生马种菜倒烂取汁,取梳子上的污垢,调和后封贴在痈疮处,也可以把马种菜晒干烧后成灰,入陈醋浸泡,上火烤后,贴到痈疮处,都起消炎止疼的作用。据说他的这个偏方是百治百好。
  初夏,马种菜就神气活现地出现在田间路旁。刚开始的时候,马种菜上端淡绿色,下端暗红色,叶柄粗壮。花。簇生,无梗,花瓣5,稀4,药黄色,盛开在午时。
  这时,遵照母亲的吩咐,去园子的菜畦里拔一小筐子马种菜。回到家后,去根去脏茎,洗净。烧沸水后,放进马种菜,淖透、淖软。马种菜变红,更像蚰蜒了。加清水,手搓,至粘液无。净水。切小段。将蒜瓣捣成小块状,浇在马种菜上、淋酱油、麻油、拌匀,即可食用。
  家中的粮食早就青黄不接,母亲用玉米面蒸了菜团子。几个孩子围一桌子,中间一盆凉拌马种菜,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得大汗淋漓。黑狗眼馋地看着,伸伸舌头。小猫窝在我的脚上,看似睡着了,孩子们的脸笼罩在母亲嘴里吐出的烟雾中。妹妹说一股酸酸的怪味,难以下咽。母亲吃一口,说很好吃的。
  不几天,吸了雨水的马种菜就开始疯长。张牙舞爪,日渐丰满。叶更青,茎更红,花浓黄,根白,籽黑。放学后的我们就要去大田里拔更多更多的马种菜,玉米垅上最多,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拔一小推车。不急着回家,先在地头和几个小伙伴玩一会。选几根马种菜的细梗,撑住上下眼皮,学“老犸獋子”,血红的眼珠,变形的眼眶,真像一个犸獋。玩够了,就席地而坐,下五大棍。一方用马种菜的粗梗,一方用马种菜的叶片,杀几盘,最后为了输赢争得脸红脖子粗,就急不可耐地回家。
  担心马种菜上打了农药,就在大湾里把马种菜洗几遍。最好控在筐把上,回家的时候轻便。控水的时候,就可以和小伙伴打水漂,麦收以后,还可以捉截留龟,一举多得。
  到家后,找一块旧木板子,切掉马种菜的根部,切小段,放进氨水坛子,加清水,沤制。因为马种菜可以喂猪,又叫“猪马菜”,“猪母草”。
  也就一天的时间,氨水坛子开始冒出气泡,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发酵了。
  两天半,沤制的马种菜变黄、带黑,粘稠。院子里弥漫着臭哄哄的气味。妹妹进了家门,就捂住鼻子,黑狗也想鹦鹉学舌,它把鼻子放进泥土里。猫儿跳上墙头,追赶着一只蝴蝶。南墙下的梧桐树营造出一个大的树影,知了在上面声嘶力竭地喊叫。
  放学后去田里割草,还可以见缝插针地玩一下。到家后,就要马不停蹄。先是打扫院子,烧火,最头疼的就是喂猪。
  放几勺地瓜叶糠,一勺玉米面,一大舀子马种菜。搅拌后,倒进猪圈外的猪食槽子。推开圈门,猪就脱圈而出,像是要和这个世界势不两立一般。猪嘴巴子刚接触到猪食,它先是闻,接着拱,然后才大口地吃起来。猪很喜欢吃沤制后马种菜的臭味,吃得津津有味。我不安心看猪,在梧桐树下,找寻截留龟。不知道什么时候,猪就跑了,拱翻了父亲的一盆花。我把破碎的花盆收拾好,收拾得不留痕迹。晚上父亲回家找花的时候,问谁看到他的花了,大家都说没看到,我也说没看到。父亲就说,奇了怪了,花自己长脚飞走了?我低着头吃饭,不看父亲,但是我看到父亲在看我。
  暑假,陪母亲去田里锄豆地。母亲说,锄地要倒着锄,别用脚踩了,这样草棵容易死亡。母亲说,马种菜不怕晒,即使把它们挂在晾衣绳上晒,也得一周的时间才可以晒死。但是马种菜不耐闷热,将其堆积捂住一两天就可以腐烂。母亲把锄出的马种菜弄到地头上,上面覆盖上青草,下次去的时候,马种菜就化为一堆烂泥了。
  马种菜又称“长寿菜”。尚未现蕾时,母亲还会选一些肉质和材质好的制成干菜,留作冬天没菜的时候食用。一是可以炒肉丝,二是可以做包子。
  干马种菜用凉水跑软,猪肉切细条。炒勺置于火上,加油烧至五成熟,放葱丝、姜末,下马种菜、料酒、清汤,翻炒。下盐适量、味精,最后加香油,装盘即可。此菜软中带脆,口味极佳。具有健脾益胃,解毒消肿的功效,对食欲不振,疮疖肿毒,小便不利等病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
  母亲会去集市上买来一挂花脂,把干马种菜用温水泡发。花脂不舍得直接吃掉,炼出猪大油后,用剩下的油渣子做包子。把泡好的马种菜、豆腐、猪肉渣一起切碎,葱花姜上锅翻炒,出香味。加精盐、味精、油、拌匀成馅。将面粉和团,发酵。将发酵的面团兑上碱水中和酸味,揉匀搓成长条,揪成小面剂,擀成包子皮,装馅,蒸熟。
  很多饭店出现了什么马种菜瘦肉汤,糖醋马种菜,马种菜炒鸡蛋,马种菜蛋白羹,马种菜鲜藕汁,马种菜猪肝汤,马种菜拌鸡丝等,可是找不到儿时野菜的味道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