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校友会访问新竹清华

标签:
文化教育清华大学新竹访问杂谈 |
今天真開心,懿雯和我在清華大學的「蘇格貓底」請了好友中央大學前校長,也是馬利蘭大學的名教授劉全生兄,東海大學前校長,現在是澳門大學的學務副校長程海東兄、其嫂及由美國回來的公子吃便飯。我的同仁,也是全生兄的胞弟劉容生台聯大系統副校長,也參與此盛會。這回是海東去澳大上任後笫一次和我們見面,所以大部分的話題焦點很自然的在澳大這幾年驚人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該校已經陸陸續續的由澳門原本20分之1平方公哩的校園搬到在橫琴島上20倍大,由澳門政府投資10億美元的全新校舍!我們除了討論了澳大的硬體設備,還聽到該校如何建立十二所「學院」的軟體制度。前年我去訪問澳大時,我只看到學校的發展初步。看來其進展是驚人的!我想再來的十年,澳大很有可能是東亞高等教育的雷達網上的一亮點。
---------------------------------------------------------------------------------------------------------------------------------------------------------------------------------------------------------------------
兩點修正,其一澳門政府出資100餘億澳門幣的建築費,再加20億澳幣的裝修設備費。其二是澳大將採取亞洲獨一無二的全校性住宿學習的「書院制度」(Residential
College)
新校區將於今秋正式啟用。
程海東
馬英九總統五項格言的實例:
在印度的國立清華大學
A Practical Example of the Five Dictums of President Ma Ying-Jeou: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in India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印關係」國際會議開幕致辭
2013年1月4日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新竹
馮達旋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全球策略與企劃研考)
此演說是以英語發表的。
作者非常感謝清華大學方天賜教授精闢的翻譯﹗
北宋的偉大政治家范仲淹曾說過一個著名的中國格言:「以天下為己任。」
各位女生、先生,各位貴賓,早安。
新年快樂。
我知道各位期待我的老闆—陳力俊院士今早在此歡迎你們。很可惜,他被徵召去出席一場無法拒絕的會議。但我知道他應該會比較喜歡出席這場會議,而不是去參加那邊的會議。
事實上,當陳校長請我代表他來時,我曾有一些猶豫。
正如同古老格言所說:
1.
2.
3.
4.
5.
中華民國惟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其人民,而這五項格言便準確地建立這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優勢上。因此,當我一讀到這封電子郵件時,我的本能反應是:這些格言正是國立清華大學21世紀在印度所努力追求的內容。
各位女士、先生,21
馬總統在五項格言中所勾勒的,便是呼籲中華民國國民去善用他們的軟權力以建立全球性的連結。我有一種感覺,馬總統的五項格言也許會被媒體詮釋為異想天開。但對我而言,它們擘劃出中華民國今日處於動盪與繁榮亞洲所應有的基本生存藍圖。各位女士、先生,想想這個:馬總統所提到的每個格言之所以值得追求,正是因為其具有全球性的視野。我不知道馬總統心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但對我而言,這五項格言是中華民國21世紀「外交政策」的偉大計畫。
北宋的偉大政治家范仲淹曾說過一個著名的中國格言:「以天下為己任。」
我們都知道,在新世紀中,中華民國正站在十字路口。它正在尋求創新的典範,以避免淪為無關緊要的一員。因此,研究型大學作為瞭解中華民國及它與世界關係的學習殿堂,必須參與及領導這項研究。為了達此目的,中華民國的研究型大學不能不認真思考馬總統的談話。我感覺到,在未來的數十年間,不論中華民國研究大學自80年代以來表現如何良好,甚至如何卓越,重新設計、重新規劃,認真地將五項格言納為大學的目標及使命是不可避免、並迫切所需的。
基於這樣的信念,及作為國立清華大學負責全球事務的資深副校長,我思考這所學校跟中華民國最巨大的鄰居之一,也就是BRIIC中最具主導性的成員之一:印度,要如何進行非常前瞻性的互動。
很顯然地,對中華民國而言,為了在21世紀於亞洲有一席之地,無法也不能忽視中國大陸、印度及印尼這三個大國的經濟、政治及文化崛起,這三國也都是BRIIC成員,也都和中華民國比鄰。在21世紀,這三個國家,由於在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的急速崛起,對全世界都具有基本的重要性。
對於中國大陸,前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翁文祺曾有精闢的註解:「我們對於中國大陸的瞭解並非藉由書本,而是透過我們的DNA」。就此而言,在過去的十五年中,特別是自從馬總統2008年當選總統後,馬總統的五項格言或多或少已經能夠達成。從學術的角度,我認為「兩岸」—也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委婉說法,彼此的互動很明顯地是以一種除舊佈新的方式在進行。我認為這不僅是對大學有利,也有助區域的和平。
就印尼而言,這樣互動更具有挑戰性。鑒於其廣土眾民,加上政治上的成熟,印尼無疑是東南亞的關鍵國家。和中華民國相比,彼此之間有著主要的語言、文化和宗教差異。但幸運地是,藉由遍及各地的印尼華人社區,中華民國也能夠合理地和這個重要的鄰居建立五項格言的關係。的確,藉由印尼華人的協助,中華民國需要採取特別的努力去瞭解印尼的文化及宗教多元性。
對中華民國而言,這三個國家中最具挑戰的無疑是印度。從1950年到1995年間,印度和中華民國之間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文化、經濟和科技互動。即便是1995年到2005年之間,互動也極少。雖然印度和中華民國之間擁有類似的政治制度,印度語言和華語之間並沒有共同之處。印度豐富及複雜的文化遺產,表面上和中華文化也沒有共同性。事實上,翁文祺大使在最近的一場演講中也提到,大家可以輕易地列舉出一千個理由,來解釋中華民國的企業和大學為何不想和印度對口單位建立關係。反之亦然。
當我開啟理論物理學家的職業生涯時,曾有一位智者對我說,應該去研究我可以找到的最困難問題。原因是,如果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次的問題就相對容易了。這對於一個年輕的科學家來講,也許不是一個最好的建議,但國立清華大學對於印度採取前瞻性介入,則有這個意味。我們缺乏瞭解印度的途徑和方式,使得無法掌握眼前的許多機會。我必需說,如果沒有我全球處辦公室的團隊同仁和大學內相關處室的攜手合作,並充分瞭解這項終極目標對於大學及延伸到中華民國及亞洲全體的基本重要性,我們將無法達到現階段的「成功」高峰。當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已經開始看到漫長隧道盡頭的微弱光亮。
各位女士、先生,我所提到有關印度的各點,我希望你們會同意,這都將使得今天這個嘗試瞭解20世紀前半葉中國與印度的會議顯得更為重要。的確,對中華民國而言,瞭解印度這一個如此「外來」
由此觀之,這個會議的主題是如此重要及且具關聯性。只要我們瞭解印度與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的這段歷史,也會強化我們去瞭解「不可思議的印度」的欲望。我希望這個會議,將成為點燃這個領域智識之原的星星之火。我認為,這是如此重要,但到目前為止,還未得到應該有的全球性重視。
非常謝謝各位的聆聽。
Da Hsuan Feng
Senior Vice President, Global Strategy,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 member of the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
資深副校長
(全球策略與企劃研考)
國立清華大學
http://my.nthu.edu.tw/~secwww/vicepresident/vicepresid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