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

(2011-04-07 22:12:09)
标签:

转载

写的挺好,转载。

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

——岳南文史著作《南渡北归》赏析

 

    树再高,总能寻找到它的根系,人也一样,走得再远,也会找到自己的祖居。对于历史,我一直有着一种撕扯不开的情怀,我感觉,寻找历史,就是在寻找自己曾经的气息。虽然,真正的史志我看的并不多,但在闲暇之余,探索的目光和思维的触角,总是有意无意地伸向历史的角落,去寻找我们这个民族深厚的根。

 

   微博上,偶然看到不少文友在推荐阅读作家岳南的新著《南渡北归》,未免心动不已。我知道,这是一部描写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大师的一部专著,那些大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也有历史、建筑、考古等领域的。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那些大师远去的背影依然清晰,我们可以在许许多多地方,感觉到他们的身影。比如,现代建筑、新诗流派、近代语言学、政治学、考古学等等领域,无处不闪现着那些大师们睿智的影子!

 

   零零散散的记忆,毕竟不能穿成一条闪光的记忆之链。我对那些大师们的崇拜,几乎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于是,我毫不犹豫购买了《南渡北归》第一部。并且,接下来所有的业余时间,我让自己潜心于岳南的这本著述里。一个好的园丁,懂得给花草修枝剪叶,然后,让春天以最佳的角度展现在游人的面前;同样,一个优秀的作家,会把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精心排列成一张张精致的风景,让读者流连在文字里享受文学的美餐。

 

   作为擅长创作历史纪实文章的作家,岳南的笔力无疑是十分出彩的!他不仅拥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更是掌握了纪实文学创作之技巧。这部遑遑一百六十万字左右的著作,寻找一个创作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岳南把一九三七年七月的北平,作为整部作品的切入点,开始了他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的纪实著作的创作,开始了一个大师群体的再塑。我不得不赞叹,岳南是智慧的、理性的,极为聪明的!国破家亡时,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往往也可能成为历史的改变者,更是唤醒民心的强大力量!

 

   书中的大师们,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那是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那是一群风华正茂的知识精英。其中,有北大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政治学家金岳霖、考古学家梁思永、著名学者李济、诗人徐志摩、杂文名家鲁迅、国学大师陈演恪、著名大师傅斯年等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个精彩厚重的故事,当是此书重中之重。

 

   我轻轻地、虔诚地翻阅着《南渡北归》,仿佛正在轻轻地拂去历史的尘埃,一个个才华横溢的前辈大师,通过岳南精彩的文字描述,在我的眼前鲜活起来。我似乎跟随着大师们的脚步,正辗转于烽火硝烟的神州大地,为一片片焦土而哭泣,为一幕幕不幸而叹息,也为大师们伟大的精神而自豪!他们基本上都出生在清末民初,正当他们学有所成,满怀信心准备报效祖国的时候,不巧又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才子佳人们空有满腹经纶,却落得有家不能归,走南闯北居无定所的尴尬境地,这样的痛楚和无奈,怎不令人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南渡北归》以客观详实的记叙手法,用不少注解、说明文字还原历史真相,向读者展现了这一群大师的坎坷命运。透过文字,我似乎感觉到了那一代学者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振兴中华的信心!他们一方面为躲避日军的轰炸颠沛流离,一方面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匹夫之责。在离乱年代,他们想到的是国家社稷,是黎民百姓!当看到书中描述大师金岳霖为了保护视若生命的《知识论》文稿和林徽因写给他的信件,而差一点被鬼子的炮弹所伤时,我忍不住泪湿衣衫!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作为一个学者,他是敬业的;作为一位男士,他又是如此的重情!在书中,有不少篇幅对梁思成、林徽因的爱情展开叙述,我感觉,即使在今天,他们这样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感人的!期间,虽然夹杂了金岳霖、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爱情纠葛,但这一点,毫不影响我对大师们的热爱!这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感情,但不会滥情,更懂得如何把握这份纯洁的人间真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对于今天沉迷于黄色肉欲的人们,是极有教育、引导意义的!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注定是爱情世界里最最动听的咏叹调!

 

    平时,我阅读书籍,比较偏爱情感类文章。当翻开《南渡北归》第一页时,我也曾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耐心看完这部厚重的纪实巨著。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南渡北归》以精彩纷呈的吸引力,让我爱不释手,在半个月时间里,我就认真地读完了这部书籍的第一部,五十多万字。记得,走出校门之后,很少再有阅读长篇巨著的兴趣,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心态、工作的压力等等,在无形中改变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当这本书捧在手里时,我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书香,一种浓浓的文学感染力,抑或,这是历史的召唤?

 

    那一代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师们已经渐渐远去,举目遥望今天之中华,芸芸众生里,追随前辈大师又有几人?我暗自思忖,在中国,是否还会出现一个更加蓬勃的大师群体?以史为镜,我们可以时常查找自己的不足,向近代那些大师们学习,学他们无私的品性,高贵的思想,精湛的知识,胸怀天下的君子风度!

 

   《南渡北归》第一部已经读完,我期待着第二、第三部,我很想知道那些大师的最后去向,很想知道大师们的命运归宿。感谢岳南先生,他用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了这个快要被大众遗忘的大师群体。在合拢这部底蕴深厚的纪实著作时,我情不自禁匆匆写下几行文字,记录我阅读这部著作的感觉,也寄托我对那些远去的大师们的追忆和缅怀。希望,大师们的精神永存中华,更希望我们的学者、专家沿着大师们的脚印,前赴后继振兴中华!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