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缕香火

(2011-03-03 17:49:54)
标签:

文化

大师

基石

科学

杂谈

 

                              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缕香火
                              ——读岳南先生《陈寅恪与傅斯年》
                                                                            文/郭绍武

 

读史可以知兴替,读岳南著作可以知中国文化人的命运。
近日阅读岳南先生举证文学传记《陈寅恪与傅斯年》,读后唏嘘不已,仰天长叹。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书。
全书59万字,作者功力深厚,旁征博引,通过精心描写并如实记录了清末民初这个历史更替时期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陈寅恪与傅斯年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史诗般地勾画出抗战时期和国共博弈时代的波澜壮阔与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可以管窥中国早年知识分子精英们的精神轨迹与信仰脉络,这些轨迹和脉络正是构筑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长城的基石。
然而这些基石却被世人任意践踏,被历史遗忘在九霄云外……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大师们都做了些什么?大师们生前身后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大师远去之后为什么再无大师?这些问题值得所有的读者去记录和思考。
史学就是史料学。作者岳南先生秉承前辈精准的治史理念,拿出大量史料,让史料说话,逐渐使尘封将近百年的历史人物趋于丰满鲜活。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举证文学作家的岳南先生的考证功夫十分了得。人们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岳南先生居然可以做到登高望远,纵观历史,俯视群雄,把他喜爱的大师们一个个请出来,用鲜活传神的文字一点一点地隽刻描绘,于是他们的形象逐渐复活,乃至清晰可见,如在眼前。

仅有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写出令人感叹的历史,但是如果没有大师的气魄,是不会写出大师的灵魂的。
全书的架构精巧变化,两位大师的故事此起彼伏,阅读起来兴趣盎然。举证考证而不被史料淹没,并且自始自终,全书的灵魂——大师们那“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中国文人之命脉无处不在。全书时空画面紧随人物命运而不断变幻,脉络清晰,气势磅礴,其浩然之气,跃然纸上。这本历史传记,人物庞杂,线索繁复,因为每个角色的资料真实而丰富,所以这是一本活的历史教材书。 
对我而言,学习这本历史教材,其中有一个疑问就是陈寅恪先生被国民政府从北平抢救回南京后,为什么没去台湾而滞留在广州岭南大学?这一环节似乎没有交代清楚,对此十分疑惑。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作者史料不足,有意跳过,不得而知。
这是第二版的第一次印刷,书中大陆学者98岁高龄的何兹全先生和台湾80后学者路那女士的序言相映成趣,两岸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推介和点评这本书,各有千秋,可圈可点。特别是路那女士文笔犀利,思想锐利,非一般同龄学者可比拟也。
我很高兴岳南先生是山东人,他对于大师的研究呕心沥血,卓有成效,为曾经的大师们树起了丰碑,从此也为历史播下了大师的种子。
希望中国历史文化的缕缕香火延绵不断,不是祭祀,而是传承。

 

 

 

 

相关联接:

                           《陈寅恪与傅斯年》最新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