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我已经不是很勤奋的Blogger了,太多的事情的要做,最近有几个事件比较热闹,也属于我关注的范畴,特此写了些感想。
Feedsky与广告公司洽谈寻求出售
blogbus推出新业务“吆喝城”
从2005年web2.0开始兴起,中国的的web2.0主要分成2个方向,社区和工具,这两块从前的盈利模式来看,都不靠谱。web2.0用户的价值被大大低估,商业价值也没有被挖掘出来,广告绝对不是web2.0的商业。
而导致今日web2.0发展困难的原因在哪里?
1. 规模:广告之痛
从品牌广告投放的角度,没有足够的用户规模,根本无法拿到品牌最低的广告投放预算,欧莱雅把几千万预算给了好耶,消化这几千万只能投门户、Onlylady,上不了百万级,他们的选择不多。
2. 精准:幻想的乌托邦
靠精准找到用户,实现商业,即使是在准确,哪怕他的各种信息都被挖掘出来了,今天谁来买单?
3.
SNS:用户越近,商业越远
如果强化了个人关系,那势必会降低商业的焦聚,焦聚不商业,靠什么盈利?事实上,让我们冷静的想一想,BBS是中国式的SNS的成功,它未必代表未来,但代表了现在。
4.
UGC:点评不是个商业模式
如果说web2.0的特色在UGC,但很遗憾,它不是个商业模式,豆瓣不是、点评不是、口碑更不是,平台需要保持客观和公正,但商业很难买账,为了实现商业去帮客户做公关,你这不自己跟自己打仗吗?
web2.0的出路在哪里?
新媒体是条出来,feedsky和blogbus就是这类的代表,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性质会逐步变为网络广告代理公司,或是新媒体的公关公司,web2.0的优势在于用户参与,用户的力量可以去引导,那么这是商业,新媒体营销的数据报告要远远高于传统媒体,但是这背后并不完全是用户规模所致,而是新营销的思维。
feedsky需要与品牌代理公司合作,挖掘的是精准营销的价值,如果有机会被并购,我相信对feedsky而言,这是他们价值的初步体现,未来会体现的更多。
Blogbus的吆喝城,挖掘的是web2.0互动的价值,1/10的传统媒体预算,10倍的营销效果反馈,我相信品牌主会为此买单,但这几乎与blogbus本身无关。
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web2.0的趋势,4A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门户开始提供互动营销策划,所有的信息表明,大家争夺的都是未来的客户的新媒体预算,因为传统媒体预算在逐年缩水。同时这也是对一些新兴web2.0公司是种机会,跨行业的潜在合作可能变得越来越大,同时也孕育着一定并购的机会。
当门户开始尝试转型时,已经说明广告不再是个大模式,所以有着充分互动价值的web2.0们,应该如何走向未来?改变的仅仅是种思维,带来的却是冰火两重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