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经验
(2023-05-30 08:21:04)
标签:
学习公社文化考研教育分享 |
这次备考还是有一些心得,从9月开始,不过状态也是在10月才慢慢有一些。
英语70+,政治专业课也都还不错。由于备考也来坛子找资源,所以结束后,给大家回馈一点点经验,作为回报。
我的备考大部分的经验,除了自己摸索的一小部分之外,是我的学霸GG传授出来的。他当年考研是北京某大学专业入学第一,备考从10月开始,效率非常高。GG说,考研是考察你的考试能力,尤其是英文。所以其中还是技巧多多。
废话不多,一个个说来。
*时间
正式开始准备考研9月份开始就够,如果英语不好,最早8月开始就可以。因为,如果开始过早,到后期冲刺时,你就没有能量了,所以8月前可以做做准备工作,可以看看专业书,可以听点考研政治课,放轻松,看看研读文章的方法等等。但是,千万别拿着考研单词来背!!!
一旦开始备考,就要把效率提上来,保证6-8个小时/天,就可以。但是大部分人会自我欺骗,坐在那里10个小时,自我感动,同时又小小心虚,因为真的收获很小,效率很低。最后精疲力竭,又自责。我劝大家不要自欺欺人,判断状态实在不能集中有效率,就要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但是一旦坐下来,每一小时都要有效率。
四门功课要穿插来复习,每看45-50分钟,就要休息一小下。否则容易疲劳。身体疲劳是小事,但是内心感到疲劳,之后会好几天都不愿意学习的。
*英语
英语真的比较有技巧。学霸GG的方法是,留下近两年的真题,其他真题每天做一篇阅读,一道翻译,计时,对答案。然后找一本很好的解析书,把阅读的出题点找出来,找到做错题的选项以及对应原文那句话中不认识的关键词汇,背下来。翻译也是,把自己的译文和答案来对,并且分析句式,错的单词记下来。然后每天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其实还蛮轻松的。但是效果很好。尤其是做了一个月之后,会找到感觉。
英语在完型上基本拉不开差距,作文也比较稳定,最主要的就是阅读,翻译是可以通过短期训练而迅速提高。所以主抓这块。
近十年的真题做完,就整体的把自己总结的小本子拿来,一遍一遍的看。
------氮素,我要说氮素-----
这个方法,在翻译上对我有一些用,但是整体上我用了另一个方法,让四级刚过线,六级刚过线的我,稳稳的考研70+。整体上的英语大块时间,我是用在研读考试原文了。有一本书叫《考研英语真题100篇》,它有详细的50篇,每一句话的详细句式句法的分析。然后也有50讲句法的内容,不过这个非常短,我用7天学完了,每天1.5个小时。然后开始研读最开始的10篇阅读原文。第一遍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然后,去抓每一句的主语动词等主干结构,去和标准翻译核对,最后通读完这篇后,做题。做完不对答案。前十篇反复研读10遍之后,再对答案。第一遍比较慢,但是之后速度会越来越快,会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句子入眼后,主干结构自动浮现。这就是求精不求多的效果。在研读10遍之后,再对答案,然后这时候你对文章已经快倒背如流了,自然就很清楚的知道考点在哪里,如何去考。
我学习效率不太高,中间玩一玩停一停的,一共研读了15篇,头8篇大概5遍左右,后面就2-3遍。不过即使这样,还是很有效果的,做阅读感觉比较有底气。
英语上,我自己的优势是作文比较好,所以着重的背了4-5篇范文,就上场了。所以作文不能给大家太多建议。
我觉得对文章细致的研读,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感觉英文的确在进步,不过一直研读,也有点烦躁。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政治
我有点亏了,这个没啥经验,当时压在了肖秀荣身上,但是今年老肖被反压题,所以靠平时上考研网络课的底子,选择做的好,最后还不是太差,可是大题就不指望了。
网课上的三仁,马哲不错,废话少。毛概是肖秀荣(其实我不太喜欢),历史那个老师挺很棒,就是思修的老师太水。唉,反正政治分数比较拉后腿。
*中国哲学史
首先我必须要说,北大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太垃圾!!!基本上还是批判的思路讲哲学,而且内容也太多,不适合考试,北大自己都不用。建议大家看看历年考题,对于重点人物的思想还是有代表性的。同时,大力推荐李振刚老师写的《中国哲学史》。基本可以拿这本书来背,同时参考北师大的那一版,就完全够用了。
*马哲
这个科目,我觉得不用花太多时间,考研政治学习的时候,把马哲部分的课程好好听一遍,然后在把书的主干过一遍就可以了。到时候主干背下来,然后血肉自己可以按照考研政治中马哲的内容自己去扩充。
Tips:
最后,我把找来的考研资源全部放上,包括马哲和中哲历年真题,以及复试英语真题。
祝大家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