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学校各自要知道什么

(2009-04-14 05:23:16)
标签:

申请大学

指导老师

waitlist

文化差别

国情

推荐信

就业

教育

分类: 申请大学

过去10天飞了三个地方,见了将近100位家长,听到了不少家长的对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一件几乎是每位家长都关心的事情就是大学申请和录取。有些家长对美国大学的申请和录取过程和标准是一窍不通;有些家长担心的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一些12年级家长的孩子们已经进了很不错的学校,但还在等更好的学校。我这里不讲美国顶尖大学是以什么标准录取学生的;我要讲的是中国家长应该怎么样克服文化差别障碍,怎么样利用学校资源,同自己孩子学校的大学申请咨询办公室/College Counseling Department 进行最有效的交流来帮助自己的孩子。

 

重点的要先明白两点:第一点是文化性质的。如果这点不讲清楚,中国家长同自己孩子的美国高中永远会有代沟,因为美国高中的大学申请咨询办公室的主任们也不清楚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美国人在申请高中,大学或者是找工作敬奉的头条原则是compatibility or degree of fitness/合适度。也就是说选学校时,讲究合不合适自己的孩子;而中国家庭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选学校先要了解学校的SAT平均分,越高越好。由于看分数最直接,再加上中国人思想中对高中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别,所以自然选美国高中时也按部就班,用的仍然是中国的那一套;殊不知其实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要考虑。在申请大学时也是同样的道理。私立高中一般都有较好的大学申请咨询办公室,而且从11年级或者更早就开始辅导每位学生;他们一般会先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收集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想去大城市的大学还是小城市;东岸还是西岸;希望读什么专业;说到底就是要量身定做,帮你选大学;然而呢中国人一般是先看学校名气和排名;如果我能进哈佛,我就不用考虑其它问题了。这个是一个冲突点。美国高中里的大学申请顾问会试着去了解中国孩子和家长这样的想法,但是不一定能理解,也不会知道背后的缘由。美国这个社会当然也会看好哈佛毕业生;但是这个社会照样看重各大学的强项专业;比如说Carnegie Mellon大学的毕业生在计算机方面比哈佛的要强;纽约的Pratt Institute 在设计方面比耶鲁更出众;所以从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的角度来讲,去哈佛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在被哈佛录取的学生中,有20%之多最后选择了其它大学;这也是国情的不同;中国的社会讲究更多的是牌子;对比常春藤大学的学历和一所对中国人不熟悉,但专业很强的设计学院的学历,当然还是前者在中国找工作有优势,但是在美国找工作就不一定是这样了。但是这点区别美国高中的指导老师又不是很清楚的。他们肯定会尽量推荐“合适”的学校给学生;家长明白了这点,就可以更好的同他们交流;也可以找个平衡点:既有一定名气,也合适自己孩子的学校;尤其是大多数孩子在读高中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专业和以后要从事什么行业,所以也不想选很专的学校。

 

第二点往往是不会被指明的;我们学校的大学申请咨询办公室要求每位11年级的学生都要上一周两次关于大学申请的课程;其第一层意思是让学生了解申请大学的过程,然后开始准备;但是第二层意思由于没有指明,往往被学生忽略了。而只有成熟的学生会有此收益;由于大学申请咨询办公室的主任要最后为每位毕业生写推荐信的,所以当然是学生跟主任之间关系越好,互相之间越熟悉,写出来的推荐信也越有内容和说服力。而一周两次的课程也就是学生同咨询办公室熟悉的过程;好些学生无所谓,觉得不去上这样的课并无大碍,很有可能是认为这样的课程是不计分数的,所以对自己没影响;但是不去上这样的课,其实就是剥夺了自己同主任建立关系的机会。这点学校是不讲明白的,而且家长自己也不可能会想到这点;所以学生自己平时的的Advisor /指导老师很重要。指导老师是家长同学校进行交流的桥梁;所以作个称职的指导老师难度挺大的。特别是如今我校的一位来自上海的学生被哈佛waitlisted(备人选), 我正在帮他想办法。

 

如果读者觉得在此有所收获的,也希望你们能够同更多的其他家长分享此篇文章。我相信帮了别人也就是帮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