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老师
林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08
  • 关注人气:1,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成绩膨胀和其意义

(2007-12-12 23:18:50)
标签:

教育杂谈

学习成绩

膨胀

荣誉生

哈佛

私立大学

竞争

synergy

上周读了一篇关于Grades Inflation(成绩分数膨胀)的研究报告,印象很深。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国高校。据该报告分析,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对高校学生平均成绩的上升趋势提出质疑。简单的来讲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平均成绩都是B+ 或者A-. 据统计,从1991-1992,私立大学平均成绩为3.11. 从1996-1997,私立大学平均成绩为3.19. 最近从2001-2002,私立大学的平均成绩为3.26. 有人不尽会问难道2001的学生要比1991 的大学生强吗?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经常拿哈佛的学生来比较,认为哈佛对自己学生太宽松了,造成90%都是荣誉生,远远超过我学校40%的荣誉生。其实,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给自己的学生高分是个社会现象。

第一,当一个教授把自己的课程定的过难,学生就很有可能不选自己的课。

第二,如果一个学校把自己的标准定的过高,学生整体水平从成绩单来反映,有可能会逊色于其他高校,从而在就业方面吃亏。这个就是别人都做了,我不做,我就会吃亏" 的心态。

 

但是很多高校也不是没有预防措施。毕竟绝大部分人还是要到社会上参加工作的,大学成绩最终还会受到实践考验。大学的质量还会受到考察和检验。本人的大学就是采取了一项很有效的措施,用Bell Curve 来实行给分。也就是说,学生个人的成绩取决于整个班级的表现。如果其他学生资力很高,就算是你每次考试或者论文都得高分,最后的成绩也不一定是A.

 

其实成绩膨胀这个话题是个旧题,时不时就会有人出来翻新一下。在我现在任教的高中,老师们也经历一场激烈的内部讨论,关于怎么定位A, B, C , D. 具体来讲,什么样的学生是A? B 又代表什么? 我们学校的平均应该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你总会有持对立意见的群体。有人认为为什么在大学里,教授们非要利用bell curve 把学生们分出个等级。难道说一个学生在总共10位学生的班级里,

平时都是得90分的。但是因为其他9人都是拿92 以上的,根据bell curve, 这位学生就是C 或者D等级。这样的意义又是什么?再说,根据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s and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并不能预测个人将来的事业/工作成就。

 

从更广的一个层面来讲,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区分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还是关心每位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这个答案因人而异,因国情而变。我个人的很重要的部分教育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会更倾向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教育领域上的表现。西方的教育理念在于每位学生。就如同我读的这篇文章的作者,Alfie Kohn 提出,一个学生排第几名(他的原话是一个学生能打败多少个其他学生)并不能很全面的告诉我们这位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他的能力又是如何?相反,这样的一种竞争似的学习,很容易种扼杀试验,开拓和互相并自由分享的环境。你要超过别人,那就必须保护好自己的王牌。我们今天的环境充满竞争,但同时提倡synergy. 很简单的例子,鸡蛋+面粉+黄油=蛋糕,而并不是仅仅就是鸡蛋,面粉和黄油。

 

 

Kohn, Alfie    The Dangerous Myth of Grade Inflation,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November 8, 2002

 

Gradeinflation.com   March 17, 20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