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州的老巴巴坟

(2013-04-04 13:05:08)
标签:

沧州

先贤墓

老巴巴坟

文化

分类: 图解沧州
     今天是清明节,我再次出发寻找沧州的老巴巴坟(第三次了),北环、南北大街、机场路,走了很多来回,终于发现了那个金字塔形状的墓,竟然和我上周进入的渤海大厦小区一墙之隔,缘分未到啊。
    墓是后来重修的,不是很大,但精致,风格西域化,很难想象昔日众多教徒在此聚会的场面。
    
     下面是网络上转载的一些文字,最后一张图片是网上的老照片,民国二十三年的实拍:

   转载1: 据《沧县志沧州回族》记载,古墓始建于明朝,呈阿拉伯金字塔式,历经638年,每逢农历正月初二,济南、天津等全国各地穆斯林民众多达数千人,汇集于先贤墓下诵经,除回族外还有汉、满、蒙族群众也来拜祭,场面很大。文革期间,古墓被夷为平地。

    转载2:沧州“先贤筛海(博学望重之长者)墓”,又称“巴巴(长者、爷爷)坟”,为我国北方著名穆斯林古墓。新修附墓为回族传统金字塔式,草白玉雕砌。墓基平台高1.05米,阔200平米,由平台起,四面均有七步台阶至墓座,墓座至顶高5.1米,底阔49平方米,围栏总长32米。墓前墓坊高6.7米,坊顶、柱、抱柱鼓等处皆花纹浮雕,坊楣正中刻有描金“先贤墓”三个大字,乃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亲题。两侧坊柱前后各有抱柱联一幅,前联为:“主使先贤以德行政教天方独赐浮阳幸;陵成胜景凭庄厚修缘海阈同传贵圣声。”后联为:“道育幞城拜主几垂思盛世弘容兴圣教;宗传拱柱闻经多启智亲纲缜密饫勤伦。”沧州回族世传“先有筛海墓,后有沧州城”。墓主巴巴虽经明代“靖难之役”姓名失传,但数百年来有关传说久盛不衰,当地及京、津和东北诸省汉、蒙、满等各族同胞前来拜祭者不绝。据碑文记载: 

    沧州先贤筛海来之西域,时在明前,然明初靖难,殃及池鱼,南北两京赤地千里,沧州一带杀无孑遗,历史断代,传承失续,详情多佚,实难考证。仅据鲜有幸存者口碑传述,先贤筛海乃阿拉伯云游传道贤士,尊名字繁,久传失记。沧州小高庄明前旧有清真古寺一座,传为唐建,即今解放路清真女寺也。筛海至沧,久居此寺,谨守拜功,举止静默,讲经论道,滔滔不绝,精通医术,有求必应,仁德传教,穆民敬仰,施药济困,无论回汉。归真之际,万民恸哭,百鸟栖墓,穆民敬呼筛海,汉胞奉为神仙。惜靖难之后,人烟断绝,贤墓荒落,没为草丘。幸明天顺五年八月,始修沧城,立标启土,古墓重现,经靖难幸存者详辨,确认无疑。从此,回汉共筑,墓体年增,至民国之末,墓顶高达八丈,底周四十余丈,呈金字塔形,距墓二十丈外为围,周长百五十丈,巍巍壮观…….足见大贤入人心目之广之深之重矣!…… 

 转载3:“文革”时,墓地改建为五金交电公司仓库。文革后,经省政协委员、市伊协主任刘锡恩阿訇及回汉群众共同呼吁,市委、市政府于1986、1989年两度修葺,重筑坟顶,高4、5米,长宽各10米。然墓陷房群,地狭路阻,仍难观瞻游祭。
    2007年7月3日,政府召开协调会议,商定由市伊协牵头,重修古墓。同时责成市建设局负责翻修硬化古墓甬道;市五金交电公司拆除两间有碍库房,以保证总体设计的完整。除政府出资外,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捐助了18万元。
    回族退休老干部马洪智、李广发率领乡老到处争取资金,回族技术人员马洪起担任工程设计,马平、马洪起、张恩博、马志强、王占堂敬撰了楹联,李瑞清、杨国俊献艺碑联书法篆刻,一期工程于当年9月基本告竣。
    新修附墓为回族传统金字塔式,草白玉雕砌。墓基平台高1.05米,阔200平米,由平台起,四面均有七步台阶至墓座,墓座至顶高5.1米,底阔49平方米,围栏总长32米。墓前墓坊高6.7米,坊顶、柱、抱柱鼓等处皆花纹浮雕,坊楣正中刻有描金“先贤墓”三个大字,乃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亲题。两侧坊柱前后各有抱柱联一幅,前联为:“主使先贤以德行政教天方独赐浮阳幸;陵成胜景凭庄厚修缘海阈同传贵圣声。”后联为:“道育幞城拜主几垂思盛世弘容兴圣教;宗传拱柱闻经多启智亲纲缜密饫勤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