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从狗的“爱情”看人的异化——读李洱短篇小说《林妹妹》

标签:
2016评论情感 |
分类: 读书时间 |
http://s5/mw690/001qMgwxgy71QVvEYscd4&690
http://58.42.132.75:8080/epaper/trrb/html/2016/05/21/06/default.htm
从狗的“爱情”看人的异化
——读李洱短篇小说《林妹妹》
非飞马
李洱的小说看得不多,总体印象是:角度较为奇特、构思极其精巧、信息含量较大,呈现出驳杂而厚重的韵味。他善于将许多生活味道在一个短篇或者中篇里高度浓缩,就像压缩饼干一样,只要你舌尖触及,就能够迅速膨胀。当然,李洱的小说绝对不是压缩饼干那么枯燥乏味,相反,它五味杂陈,让你拥有难忘的味觉体验。比如他的短篇小说《林妹妹》,以崔鹏送一条鸡娃娃狗到别墅区找另一条鸡娃娃狗交配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富人区的种种生活情态,充分表达了作家对时下知识分子及社会现实的极力批判与辛辣讽刺。小说故事离奇、语言幽默、内容荒诞,读起来让人畅快淋漓。
最初看到林妹妹这个标题,还以为是一篇爱情小说,但读了开头才知道望文生义是极其可笑的。因为林妹妹是一条狗,是崔鹏学生的姐姐(一个模特)送的一条棕黑色纯种鸡娃娃狗,这篇小说当然也写了“爱情”——狗的主人、中学老师崔鹏带着这只纯种的鸡娃娃狗去富人区找另外一条鸡娃娃狗(经济学家刘教授家的)交配。在这个充满戏谑的故事中,李洱以不乏黑色幽默的笔调写出了当前社会生活的种种现实。富人区的奢华与光怪陆离,门卫趋炎附势和丑恶嘴脸,富人们的富贵象征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名狗,无不让你感受到当今世界的复杂与贫富差距之剧烈。从崔鹏老师进别墅区被门卫拦下这个细节,李洱就为我们展现了生动的一幕,门卫把持着进入别墅区的门,要进入当然要意思意思;当门卫知道保安与崔鹏老师熟悉,态度立即出现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通过门卫和保安,崔鹏老师见到了进进出出别墅区的阔人们,得知他们的狗如何名贵,而忠实的土狗以及从乡下来给儿子看家的老人是如何的老土,保安和门卫当面叫老乡、背后却贬斥其为乡巴佬。进门以后,崔鹏老师更是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名狗,别墅区的各种名狗都失掉了“狗性”,有的像牛叫、有的像狼嚎,还有的像猪哼,“现在所有值钱的狗,叫声都不像狗,模样也不像狗”。这些名狗都得小心伺候,牛奶要加热、比人吃的还好,还得用绳子拴着,让人不禁感叹,“世道真的变了,连狗都不忠诚了”。保安原本与崔鹏老师并无交情,只是他的儿子在崔老师班级读书,因此才格外客气,还一个劲地夸崔鹏老师的鸡娃娃狗“漂亮得都不像狗了”。在小区内富人们遛狗的湖边,崔鹏老师见到了另一条鸡娃娃公狗及其主人刘教授,原本认为狗配个种不过是小事情,但刘教授却引而不发,开始夸林妹妹是条纯种鸡娃娃狗,然后让公狗与之调情,还把自己养的公狗叫做“宝二哥”,仿佛“答应了这门亲事”。当两条鸡娃娃狗正交配到兴头上,刘教授却强行把自己养的狗从林妹妹背上拧下来,对崔鹏老师问起了狗的血统,还谈起了家庭。一番交谈,刘教授得知崔鹏的家属原来不过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对他的身份当然也就知根知底。探明底细后,狗的交配却成了难事,因为刘教授说血统的事情非常重要,假如生了狗宝宝别人就会问它的父亲是谁,自然就会想到刘教授,那么,刘教授的狗的血统自然会受到怀疑。其实,这些不过是刘教授撒的烟雾弹,因为鸡娃娃狗非常名贵,生了狗宝宝,刘教授要分享利益才是真实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刘教授还现场写下合同,“无论生多少条狗,他只要三条小狗,而纯种血统证明,他负责牵线搭桥,费用由崔鹏负责”。崔鹏老师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反正自己掌握主动权,到时候就说只生了一条狗,看你怎么着。正在想着的时候,两条狗却跑了。正当崔鹏在高兴,认为两只狗交配成功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折,原来,与“林妹妹”交配的那条狗并不是“宝二哥”,而是乡巴佬的那条黄色的土狗。刚刚崔鹏听到土狗的叫声还感到非常亲切,“就像在他乡遇到了故交,在国外遇到了华侨”,而此时此刻,他却拿起砖头去疯狂追打那条狗。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区里,崔鹏还看到了他的小学同学刚刚死去的二奎家的那条土狗,二奎一死,连他亲哥哥都在打那条狗的主意,校园里的老师也在蠢蠢欲动,准备打来炖萝卜。在小区里,崔鹏亲眼看到保安和人们都在追赶这条土狗,人性之恶可见一斑。
在这个近万字的短篇小说中,李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绝妙讽刺意味的富人生活图景,透过人与狗组成的这个图景,我们可以读出当前社会生活的诸多意味。李洱说:“好的小说(不仅是短篇小说),它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基本状况”。李洱本人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来认识小说并且从事小说创作,他一直把小说(短篇小说)当做其“对生活和时代写下的注脚”。从狗的身上,读出的却是人的可笑。在狗的世界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个直立行走的叫做“人”的家伙,他们的品行与狗并无二致。在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于人与狗之间的差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和狗都开始异化,而狗因为人的异化而异化得更甚。当然,这只是作为人的一种看法,在狗的眼中,或许人的情形又是另一番模样也未可知。人与狗的世界毕竟不是一个世界,在人眼中,狗已经不仅仅是狗,还是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在狗的眼中,人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杂草丛生”的情感世界
——读李洱短篇小说《堕胎记》
李洱的《堕胎记》以哲学系研究生黄冬冬怀孕堕胎为主线,讲述了纠缠不清的校园情感与迷乱的两性关系。在小说中,爱情已经被空虚和无节操的关系取代,校园这片净土早已污浊,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已然“杂草丛生”。
黄冬冬与原为学校讲师现为某报记者的廖希在三个月前发生了性关系,三个月后,黄冬冬到寝室里找到正在读博的“我”,要求转告好友廖希希望堕胎的事。而“我”对黄冬冬也有些暧昧之情,尽管知道之前她与好友廖希有过一次恋情,而“我”却依然与黄冬冬有肢体上的接触,只是黄冬冬没有让“我”突破最后的那道防线,理由是黄冬冬不愿意同时与两个男人发生性关系,因为此时,她已另有新欢。黄冬冬要求到廖希妻子所在的城市堕胎,理由是廖希有熟人老王在医院,这样显得放心。廖希怕事情败露,让“我”随行假扮黄冬冬的男友。在约定好堕胎日期后,黄冬冬却消失了,堕胎日期一推再推。好不容易到了廖希妻子曲波所在的那座城市,见到了廖希的好友老王,得到了老王和他喊来的美女护士艾小姐的热情帮助,但是终究未能完成堕胎。因为在中途黄冬冬下车逃跑了,并一直没有音讯。“我”于是和廖希到处寻找,并未找到黄冬冬的影子,而此时廖希胆囊炎发作急需住院。但廖希不愿意住院,不愿意呆在这个城市。这倒不是怕妻子曲波知道,而是因为他怀疑妻子的情人就是老王,他不愿意让曲波和老王看到自己的落魄样子。“我”和廖希回到了学校,不久“我”就在舞会上遇见了黄冬冬,得知黄冬冬那天突然下车逃跑,开始并不是为躲避堕胎,而是害怕,他在公共话亭打廖希电话廖希没有接,转而又联系上了失联多时的新男友,于是溜走了。“我”与黄冬冬跳了一曲曲舞,准备向她表白,但黄冬冬却告诉我,今晚过后走出舞厅这个大门,从此谁也不认识谁……
这个故事关系极度迷乱,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立场都已完全错乱不堪。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已然没有了爱情,有的只是迷乱的男女关系,只有相互猜疑与背叛。“我”与黄冬冬看上去貌似有些爱意,但分析起来,已然只是“与爱情无关、与寂寞有染”,因为我也有自己的女友,只不过他最近一直不在身边。李洱这篇小说,似乎要告诉我们,在物欲横流中,人性已经严重异化,正统的道德观与人间真情已然消失殆尽,人的生活就要被欲望和空虚淹没。即使是“我”对黄冬冬的感情有那么点“真”,已然无法逃过欲望的绞杀。因为彼此之间太过了解,大家知根知底,只能各自在污浊的现实里沉浮,只能让所谓的“真情”在现实里消弭,不如让大家索性做一个陌生人。而结尾的时候,“我”与黄冬冬那最后的舞蹈,或许只是现代人对于爱情的一次次深情的祭奠罢了。
当然,李洱这篇小说未免显得过于悲观,虽然真情被欲望吞噬、纯真被金钱涂写已成为当下几乎人所共知的“现实”,但我们仍然要相信人间真情的存在。仍然要相信,真正的爱,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可以像真金一样经受各种污浊而不变质,经过烈火的残酷考验而依然闪烁着动人的光辉。